很多孩子从小被教育遇事要冷静、有教养,可家长却很少在关键时刻给他们正确示范。
日本作家谷口雅春曾说:
“孩子的言行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家庭和父母的精神,所以希望孩子好,首先自己要起模范作用,父母或教育者的日常性言行,对培养孩子的人格有最强的说服力。”
想要保护孩子不受质疑,家长要做的是身体力行做好榜样,从根本上影响孩子的为人处世,而不是等到他行为不妥时,才来胡搅蛮缠,强行维护。
01、解决问题,有时候 “明事理”比“争对错”重要
解决一件事情,争对错真的那么重要吗?
不禁想起曾经在火车上的一次见闻:
一名四五岁的男孩,刚上车就趁家长放行李的间隙独自在走廊奔跑,结果一不小心与迎面走来的一位女士相撞,孩子被撞坐在地上哇哇大哭,撞到的女士也忙不迭道歉。
男孩妈妈看到这一幕并没有多说话,而是先把孩子扶起来,同时跟女士说:“没关系,他不乱跑也不会被撞到,你没事吧?”
确认对方和自家孩子都没事后,才一边温声哄哭泣的儿子,一边告诉他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有时候,家长不争对错并不是真的不在乎,而是他们始终把孩子的教养放在第一位。
好的家长,在遇到孩子问题时常常冷静理智,永远不会因争一时得失而情绪失控,因为他们知道对错不重要,解决问题并让孩子在其中学到经验教训,才最重要。
02、家长公共场合的过激行为, 孩子深受其害
还记得两年前,因家长过激行为引发的学校群体性“罢课”事件吗?
事件源自某地实验学校一位家长发的帖子。
帖子称,自家孩子班级有位同学,是个被家长保护过度的孩子,每当Ta在学校跟老师和同学稍有争执,家长就会直接冲击学校、课堂,多次以极端方式威胁,谩骂其他孩子、家长,甚至老师。
事情最终发展到班级的部分同学以罢课来表示这件事的抗议。
家长的出发点是怕孩子在学校受委屈,却从未想过自己的行为不仅对孩子起不到保护的作用,还把他彻底推到了全校同学的对立面。
家长这样做,或许会被孩子当做依仗,继续无法无天,然后被人教训,又或许不情愿接受如此保护,但迫于家长强势无力阻止,最终被排斥在集体之外。
无论如何,家长的无所顾忌,最后买单的都是孩子。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视频:
两名家长因停车问题在学校门口发生冲突,厮打拉扯中,其中一位家长因体力不足被打倒在地。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打斗发生时,两者的孩子正在现场,当被打家长的女儿在哭喊“别打了,别打我爸爸了”时,打人家长的儿子却在一旁喊着“打得好”。
一个孩子因为父亲挨打惊心害怕,一个孩子则因为家长占了上风而骄傲自得,父母们永远不知道,自己一次毫无理智的过激行为,会给孩子带去多么深远的恶劣影响。
哲学大家墨子在《所染》一书中曾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故染不可不慎也!”
孩子是一张无瑕的白纸,家庭环境和家长言行就是一个大染缸,稍有不慎,就会让孩子染就一身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颜色。
为了让孩子在父母身上学会与这个世界好好相处的法则,家长们,还请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吧!
03、给孩子处理事情的正确示范,最好这样做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曾写道: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每个家长都应该记得自己为人父母的责任,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他们处理事情的正确示范,身体力行把孩子推向更光明的远方。
具体如何做呢?不妨试试以下几点建议:
1、遇事冷静理智,以免激化矛盾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
“理智是一切力量中最强大的力量,是世界上唯一自觉活动着的力量。”
家长理智了,面对冲突才不会盲目失控、情绪崩溃,才有精力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体面,是否给了孩子好的影响,才会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本身和教育孩子上来。
遇事保持冷静理智,不仅可以让自己快速摆脱麻烦,还可以借机对孩子进行好的引导和教育。
2、客观看待对错,不胡搅蛮缠
生活中常常看到这样的家长:
当孩子行为失当,他们从不肯正视孩子的错误,而是习惯胡搅蛮缠,试图用“孩子还小”,“你这么大人了不该计较”等理由强行为孩子遮掩。
遇到问题,家长客观看待孩子的错误,不仅是自身教养的体现,更是抓住了一次教育孩子的机会。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帮助他们纠正不妥行为,并教会他们如何为自己的错误负责,才是父母做过做正确的事。
3、注意自身教养,为孩子以身作则
日本著名作家池田大作曾说:
“尽管孩子们说不出,他们也能切身感受到父母的生活态度。与其用嘴向他们灌输正义良知,不如父母在自己的生活中用身体力行来示范,可以说这才是最高明的方法。”
的确如此,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没有任何人的教导能有家长以身作则来得有用。
所以,日常生活中家长不仅要把自身修养放在第一位,还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在为孩子的成长做示范。
英国作家查·艾霍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
每一个家长都应该有这样一个意识,那就是把好的言行习惯和价值观根植到孩子的思想深处,让他们一开始就走在正确道路上。
有人说,人类有义务将最美好的东西给孩子。
良好的修养,高贵的人格以及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属于这美好的一部分。
愿每个孩子,都能从父母的手中接过这些美好,活出更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