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上小学的六年,是我作为妈妈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从他上学开始,我就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辅导学习上。
儿子也非常争气,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几乎每次考试都拿第一,各种奖状也不计其数。
偶尔因为发挥不好,某个科目落后个一两分,我也会高度重视,让他做上十几道同类题型加以巩固,如果是因为粗心失分,那必须给我检讨清楚,下次不许再犯。
每天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还会额外给他“加餐”,要么是多做一张试卷,要么是多背一篇课文,总之,一定要多学点什么。
在我的高标准、严要求下,儿子小学阶段就是个名声在外的“小学霸”。
同事和周围朋友都羡慕我,一有机会就向我取经培养孩子的方法。
我虽然嘴上谦虚“哎,笨鸟先飞,我们就是笨人下得笨功夫多一些。”但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毕竟,有什么比孩子学习好,更能给老母亲脸上增光呢?
当然,我也付出了很多很多。
工作上,为了更好地陪伴和辅导孩子,我放弃了单位更有前途的岗位,主动申请调岗到一个冷门科室,以后升职加薪就跟我无缘了。
生活中,我也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时间,从早到晚都是围着儿子转。
我想,现在苦几年,把学习基础打好了,等到了初高中阶段就能省心了。
不料,天不遂人愿,现实给了我一个狠狠的教训,让我措手不及。
升入初一后,儿子渐渐开始变得厌学,性格也叛逆起来。
他总抱怨分到的学校不喜欢,班级里没有对脾气的朋友,老师上课的进度又快又难懂。
对我的态度,也从小时候的不敢不听,变成了现在的“刺儿头”,不管我让他干什么,他都要顶几句,有时候纯粹是为了抬杠而抬杠。
放学后,经常拖到不能再拖,才开始动笔写作业,我说几句他就不耐烦。
我只当他是进入了青春期,加上进入新环境不适应,所以都忍了下来,不想冲突加剧。
结果,初一第一学期的阶段性考试,儿子考出了一个让我错愕不已的成绩:各门成绩都很不理想,英语更是只考了个46分!
开家长会那天,老师语重心长地跟我说:
现在高中升学压力很大,进入初中一定要抓紧,千万不要因为现在不努力,以后后悔啊!
那一刻,我心一下子提了起来,想想儿子考不上高中,我就害怕。
浑浑噩噩开完家长会,我急匆匆地赶回家,质问儿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儿子正在玩手机游戏,眼皮连抬都没抬,满不在乎地说:“没考好呗,不爱学。”
我又气又怒,对着儿子就是一通吼:
“不爱学就可以不学吗?!”
“小学时候多少算个学霸!怎么进了初中就啥也不是了?考成这样,让人嘲笑,你妈的脸都让你给丢光了!”
儿子突然从椅子上一跃而起,指着我的鼻子喊:
“从小到大,不管我考得多好,哪怕是考了班级第一,只要错了一道题,丢了一点分,你就像个苍蝇一样,追着我的耳边说我,我忍了你很多年了!”
“在你眼里,我就应该是一个学习机器,我没考好给你丢人了,你的脸怎么不能自己去挣?”
儿子越说,情绪越激动,最后一把把我推搡出房间,狠狠摔上了门。
那一刻,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
为了儿子,我倾尽所有,全都是为了他好,为了他以后长大有一个好工作,好生活,可他心里居然这么恨我。
那天以后,儿子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屋里,好几次我想找他谈一谈,他都用厌恶的眼神拒人千里,不肯跟我沟通。
在冰冷的家庭氛围中,儿子更加自暴自弃,对学习更是不上心了,成绩一天天下滑,我却无能为力,焦虑到了极点。
幸运的是,班主任老师的谈话让我以往的教育理念,让我收获了很多。
老师告诉我:
很多时候,青春期的孩子叛逆、不听话,是在维护自己的心理空间,宣示自己的主权。
父母“以爱之名”管得太多,虽然是为了孩子好,但实际上等于用自己的观念压迫了孩子的意志,侵犯了孩子的心理界限。
这时,孩子的注意力就都集中在和父母的对抗中,根本跟不上进行独立的思考,认真地反省。
所以,父母越管,孩子越逆反。
当孩子进入了青春期,父母就要学会放手,懂得后退了,这样才能给孩子留出足够的空间。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越大,他需要的空间就越大,有了空间,他才有机会把心力收回到自己身上,去专注事情本身,思考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做,然后做出正确的决定。
那我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老师说,很简单,给孩子留出两个空间:
(1)给孩子犯错误的空间;
(2)给孩子发泄情绪的空间。
1、尽量早一点放手,让孩子去体验成长过程中的挑战与困难,给孩子犯错误的空间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不肯给孩子“犯错误的机会”,不管是因为粗心失分,还是做出了一个不那么正确的决定,父母都会立即要求孩子改正,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来。
实际上,犯错没有那么可怕。体验到了错误,才会懂得什么是正确,而这需要孩子亲自走过一遍才会印象深刻。
趁孩子还小,犯错成本低时,不妨给孩子的错误留出空间,让他在试错中积累教训和经验。
以前,我就非常看不得儿子犯错误,只要错了就是劈头盖脸一顿训,儿子的心力都用来害怕和对抗了,那还有平和的情绪去复盘反省呢?
导致现在,儿子一听我说他就反感,哪怕说得再对也听不进去。
2、父母学会共情,看见孩子的情绪,给孩子的情绪留出空间,让他自己消化
当孩子沮丧、生气、有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总是急于说教、安抚,甚至训斥,只希望孩子马上平复情绪,积极投入学习。
看上去,我们是在教育孩子正能量,实际上是我们对孩子负面情绪的不接纳,想着赶紧解决问题。
孩子小时还好说,当孩子越大,这种方式越不好用。
很多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会表现得很厌烦:
“别唠叨了。”
“说了你也不懂!”
“能不能别管我?不用你管!”
家长会给孩子贴上“青春期叛逆”的标签,却不知道,情绪积累了多年,没有释放,再对的道理也听不进去。
所以,当孩子生气时,我们不如给孩子留出空间,让他慢慢消化,父母也用共情的方式,让孩子明白:你的情绪,我们看到了。
一味说教、施压,只会把孩子逼近死胡同,忍无可忍,只能跟你对抗到底。
我不再紧盯着儿子每一次测试的成绩不放,不管老师在群里公布的名次如何,我都尽量保持平和,不去追问指责。
一开始,儿子在家总是关房门,玩手机,对我不理不睬。
我没有着急,明白这些年积累的情绪总要找一个出口,照常喊儿子吃饭,不吃就随他,痛快地给儿子零花钱。
对他,我不再是一个霸道管教、一味要求成绩的妈妈,而更像一个好朋友,真正在意他的感受胜过学习本身。
渐渐地,儿子感受到了我的变化,他对我的态度也不再那样冰冷。
我想起了课堂上老师说的话:“孩子拥有的任何动力,都无法靠外界压力得到。动力需要的是唤醒,而不是转化。没有动力的孩子,缺乏的不仅是主动学习,克服懒惰的自驱力,还包括一颗强大的面对挑战的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