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lustration depicting Chinese labourers clearing snow on the Pacific Railroad in the Sierra Nevada mountains. Dated 19th century. (Photo by: Universal History Archive/UIG via Getty Images)

在修筑第一条横贯北美的铁路——太平洋铁路时,无数的华工牺牲在这里。这条铁路对美国意义重大,但是华工的贡献却在150多年来,被美国官方忽略了。斯坦福大学教授张少书带领团队,联合国内大学,还原了修筑太平洋铁路的华工的历史,研究成果之一的《沉默的钢钉:铸就美国铁路奇迹的中国劳工》一书中文版即将出版。

本文为该书的结语,澎湃新闻经授权刊载,标题为编者所拟。美国早期 随着普罗蒙特里峰[1]庆典的结束,人们兴奋的情绪渐渐平复,华人被排挤到美国主流生活的边缘,他们在修筑横贯美洲大陆铁路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随之模糊,甚至被完全抹去。不过仍有人偶尔会记得他们,回忆起他们所做的贡献。1919年5月10日,竣工仪式50周年纪念庆典举行,组织者找到了3名铁路华工,据说他们参与铺设了最后一段铁轨。[2]金贵、黄福和李邵退休之后居住在内华达州西部的小镇苏珊维尔,铁路工人退休后一般都在此处定居。据报道,他们在铁路上工作了50多年,多年来从未“请过一天假”。直到3年前,他们才从岗位上退休,开始领取养老金。前来参加庆祝仪式时,3位老人已经老态龙钟,他们身穿具有时代特色的工作服站在游行队伍中,唤起了人们对那段被周年庆典浪漫化的历史的回忆。但是,从流传至今的几张照片来看,3位老人看上去很疲惫,一篇新闻报道称,他们当时已经90多岁高龄,被邀请参加盛典,接受众人瞩目的眼光,他们似乎并不是很高兴。一篇新闻报道写道,他们看上去很“害羞”,接受众人的欢迎对他们来说“有点奇怪”。当地报纸称他们为“陌生人”,他们被安排“坐在一辆彩车上”,上面还有他们在筑路期间使用的工具和其他建筑材料。由于他们的名字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新闻报道中,我们甚至无法确定他们的真实身份。庆典结束之后,他们再次被历史的尘埃湮没,我们不知道他们之后的生活状况,甚至不知道他们葬在何处。多年来,新闻报道偶尔会提到其他铁路华工,1931年,几家加利福尼亚的报纸用简短的文字报道了熊华去世的消息。根据这些文章透露出的匮乏的信息,他应该就是那个修筑中央太平洋铁路的熊华,但是也不十分确定。如果真的是那个熊华,那么他比他的老朋友威廉·麦克丹尼尔活得久。E. B. 克罗克死于1875年,查尔斯·克罗克于1888年去世,利兰·斯坦福1893年去世,1921年,詹姆斯·斯特罗布里奇离开人世。
这个可能是熊华的人于1931年4月14日凌晨3:15在奥本小镇附近的普莱瑟维尔县医院去世,享年96岁。[3]去世前,他在医院里住了整整20年。看起来,政府负责照顾他的饮食起居,镇上的居民都认识这个脾气古怪的流浪汉,他每天“蹒跚着”去捡“废弃的锡纸和民众扔在路上的其他垃圾”,然后把它们堆放在医院的病房里。当病人出去的时候,护士就会定期来清理这些垃圾。
根据新闻报道,他是“加州淘金热时期唯一幸存的华人拓荒者”,报纸还提到他做伐木工人和在矿区工作的经历,但唯独没有提到他修铁路的故事。当地人给他起了一些侮辱性的绰号,这些绰号经常 用来侮辱中国人,如“石头人熊华”“石头峡谷查理”“查理砰砰”和“啧啧之王”。新闻报道和医院的记录里没有提到任何亲属或好友的姓名,在加利福尼亚居住了81年之后,他因心脏病去世。根据埋葬许可证显示,他是“单身”,父母的名字“未知”,没有举行葬礼或追悼仪式,去世当天就被埋葬在县医院的公墓里。[4]3年之后,这块公墓也废弃不用了。如今,墓碑都找不到了,我们甚至不知道他确切的埋葬地。熊华漫长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就这样孤独而悲惨地落下帷幕。他孤独地离世,逐渐被后世遗忘,象征着铁路华工在历史上留下的空白。
如果新闻报道中的这个人不是那个参与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的熊华,虽然方式不同,这个故事也以另一个悲剧结尾。奥本小镇的熊华自此完全从历史上消失,除了他在商业上的成功以及遭受的毁灭性打击 之外,奥本的报纸和公共档案上再也找不到他的任何消息。在长达150年的时间里,他为修筑中央太平洋铁路所做的贡献从未得到认可。
这就是我们最后能得到的信息。在中央太平洋铁路修筑完成之后,劳务承包商熊华回到了奥本小镇,重拾做生意的老本行。他租了几英亩土地,又转租出去,还开了一家专门售卖中国商品的杂货店。不过作为镇上最杰出的华人,随着这个国家种族情绪日益高涨,熊华在1880年也遭到了直接的暴力袭击。根据该镇的报纸报道,7月的一个深夜,“雷鸣般的爆炸声”响彻整个小镇,居民都被惊醒,玻璃被震碎,许多房屋倒塌。这种声音类似于炮弹爆炸或地震的声音,不知名的匪徒用黑炸药炸毁了熊华的洗衣店。[5]
熊华和他的堂兄在中央太平洋铁路附近开了一家洗衣店,因给旁边的酒店提供服务而大获成功。当地的报纸推测,兄弟二人的成功引发了其他人的“怨恨”,招致了灭顶之灾。爆炸的威力如此之大,以致“所有的房梁和房柱都坍塌了,甚至连一块完整的木板都找不到”。熊华几十年的心血全部付之一炬,虽然起初他也萌生过重建房屋这个耗资巨大的念头,但很快就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迟早还会被那些暴徒摧毁。记者说他“非常沮丧”,没有人被逮捕,“我们认为也不会有什么人被逮捕,因为公众并没有被这件事激怒”。也许就是在那时,熊华彻底受够了奥本,搬到了距离奥本小镇不算太远的普莱瑟维尔,再也没有回去过,摆脱了那里日益高涨的反华情绪。
令人振奋的是,一些华裔美国人传承着家族历史,讲述着铁路华工的生活经历。通过世代相传的文件和传说,近几年,他们收集了许多祖先在做铁路华工时的经历和故事,他们家族中首先移民美国的人证实,美国华人社区的建立和中央太平洋铁路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表明,虽然铁路华工在许多场合都保持沉默,但他们活在子孙后代心中,他们的故事通过后世子孙传承了下来,这些华裔美国人珍藏着祖先的经历,保留了一段鲜活的历史。
已经退休的火箭推进设计师陈吉恩就是铁路华工的后代,[6]1855年,他的曾高祖父乔祺从中国南方出发,在太平洋上航行了两个月之久,才在旧金山登陆。他一开始在一家矿业公司上班,雇主鼓励他学习英语。他为自己起了一个英文名字吉姆·金,1865年,他凭借翻译和做工头的经验,受雇于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陈吉恩经过多年努力才发现他的曾高祖父曾修筑过中央太平洋铁路,他认为,铁路公司一定许诺给他的曾高祖父丰厚的工资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否则他不会离开之前的矿业公司。矿业公司的一部分华工跟着他转投铁路公司,因为在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工资簿上发现了“吉姆·金,劳务承包”的字样,熊华从事劳务承包业务时,在工资簿上保留的字样与此类似。
在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工作让吉姆·金积累了一定的资源,他后来在萨克拉门托河三角洲地区定居,在那里务农并和一个女人霍氏结婚,婚后二人生了8个孩子。在其他人眼中,她是一个“勤劳、聪明、节俭”的女人,靠缝制渔网和衣服补贴家用,不管是务农还是经营赌博业务,他们都相当成功。不过和其他铁路华工一样,悲剧还是降临到这个家庭。1898年或1899年的一天,吉姆·金突然失踪,而且再也没有出现过。直到今天,他的子孙仍怀疑他被谋杀了,因为当时这一地区的反华势力横行。但是他们也只是猜测,因为吉姆·金的尸体至今仍未发现。
另一位铁路华工的后代拉塞尔·N. 洛是一名内科医生,同时也是一位研究家族史的历史学家。他自豪地提起自己的曾祖父黄礼和,他于19世纪60年代中期来到美国,受雇于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虽然他的名字和熊华类似,但并不是同一个人。和黄礼和一同来美的是他的一位堂兄,也在铁路公司工作,后来在一次意外爆炸中失去了一只眼睛。为了保护塞拉岭地区的铁路,兄弟俩曾参与修建了长达数英里的雪棚。他们家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洛的曾祖父正走在一座高高的木栈桥上,一列火车迎面而来。情急之下,他抓住一根枕木,身子悬在半空中,只听见火车在他头顶上呼啸而过。在铁路修建完成之后,他来到了旧金山。在这里,他学会了卷烟,这在当时还是一个新兴行业。后来他成为一家杂货店店主,再后来在唐人街开了自己的烟草店。和吉姆·金一样,黄礼和在1888年娶了一位比自己年轻许多的中国姑娘汤姆·邢,他们生了5个孩子,这些孩子后来生活在美国不同的城市。洛粗略地估算了一下,两人在美国共有100多个子孙,其中包括12名玄孙。他们当中有工程师、退伍军人、歌剧演员,还有一名女战斗机飞行员。[7]
19世纪50年代中期,年仅12岁的林立洪从四邑地区来到美国,他做过许多工作,如洗衣服、建造石头围墙和在萨克拉门托三角洲地区挖运河,之后他受雇于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后来他还和摩门教徒一起修筑过犹他州的其他铁路。[8]他的后代说,他在内华达州从事采矿工作时和一个土著妇女结婚生子。不过后来他抛弃了他们去了旧金山,被他抛弃的子女后来怎么样就不得而知了。再后来他和旧金山的一位华人女子陈氏结婚,这位女子长得很漂亮,当时才17岁。两人生了7个孩子,在旧金山波特雷罗山开了一家家禽和肉食店,生意比较兴隆。林立洪一家在20世纪与亲戚的合影
林立洪事业成功、家庭美满,他的子孙都在美国出生,成为美国公民。[9]他有一位玄外孙名叫迈克尔·安德鲁·索洛里奥,他的祖父母来自墨西哥,移民美国后以务农为生。大约12岁时,在母亲那边的亲戚举行家庭聚会时,他得知了林立洪和他在中央太平洋铁路的经历。多年来,迈克尔的好奇心与日俱增,当他了解到“中央太平洋铁路和中国移民在美国历史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时,他自豪地讲道,中国移民“帮助塑造了今日之美国”,他感到自己在这个国家有了根基,能够深深地融入这个国家。2017年,迈克尔不远万里来到中国,重访林立洪的故土,“他的出身竟然如此卑微,这让我非常惊讶。”迈克尔坦言,他非常感谢多年来家人的辛勤工作,正是他们的辛勤工作,才使他能够入读斯坦福大学。迈克尔雄心勃勃地说,家族的历史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工作,就像我的祖先那样,努力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的印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虞容仪芳是专注于研究美国华人社区历史的杰出历史学家,尤其热衷于研究自己的外曾祖父李黄生的历史。他生于台山县,移民美国时年仅19岁。他被铁路公司许诺的高工资吸引,做过工头和翻译。黄金是铁路华工最珍视的东西,他的曾祖父曾用自己的工资买了一块价值20美元的黄金带在身上,以祈求好运降临。但是一天从厕所回来之后,他发现自己把这块黄金弄丢了。他整整哭了一个月。19世纪70年代,中央太平洋铁路修筑完成后,他把自己移民美国之前在家乡娶的妻子钱氏接到美国来,这个女人没有裹脚,性格坚韧,头脑机灵。这对夫妻最终养育了四子一女。李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但修筑铁路的经历仍是这个家族珍视的回忆。[10]
多年来,有关铁路华工和这条铁路的故事一直在这个家庭传承。[11]有一个故事让虞容仪芳尤为感动,她回忆起父亲告诉她,在20世纪初的几十年里,以前的铁路华工和她的祖父有时会围坐在自家的商店里喝茶,他们会讲起关于铁路华工的故事。她的父亲就听着这些故事长大。就像19世纪许多在美华人一样,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老光棍,从来没有结过婚。他们谈论起不得不忍受日益高涨的反华情绪,以及为了安顿在建设中央太平洋铁路过程中死去的同胞所做的努力。他们说,相关的华人组织会派人到塞拉岭地区寻找在“铁路沿途死去的同胞的遗骸”,他们有时会拿着一张标注着遗骸位置的地图,在遗骸的旁边,通常会找到一个玻璃瓶,里面装着一块写有家庭和身份信息的布条。这些人小心翼翼地把这些遗骨收敛起来,待日后送回中国安葬。虞容仪芳的父亲在讲到遗骨收敛时神情“异常严肃”,这让当时还是孩子的她深受感动。她说,到她这一代,已经持续了三代人的时间,但依旧感觉到对这些人和他们的历史负有一种“深切的责任”。对于她还有许多人来说,这是一段属于私人的历史。
总的来说,虞容仪芳和其他铁路华工的后代讲述的故事已经超越了个人经历的范畴,他们讲述的故事真实地发生过,有一个固定的中心主题。[12]讲述这些故事的铁路华工的后裔,他们的祖辈一般都小有成就,似乎在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期间学到了知识,积累了一定的资源,后来凭借这些知识和资源在西部大大小小的社区中站稳了脚跟。在获得稳定的经济来源之后,他们决定像许多其他人一样留在美国,不再返回家乡。他们通常和比自己小很多的女性结婚,有些甚至是从良的妓女。他们对中国有很深的感情,有时会回国探望亲友,或者让自己的孩子在中国接受一段时间的教育或工作一段时间。许多人为中国的反侵略斗争和现代化建设慷慨解囊,这些人无疑都在建设中央太平洋铁路期间做过劳务承包商或工头。他们有经商的天赋,并把自己的魄力、雄心和好运带给了子孙后代。可悲的是,那些没有技能和经济基础、无法成家立业的铁路劳工,却无法留下后代讲述他们的故事。
铁路华工的后裔在讲述这些故事时也夹杂着自豪、痛苦、颂扬和怨恨的复杂情绪,因为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工人本就经历了世间百态,体味了人世间最广泛的情感。对于许多铁路华工的后裔来说,他们的祖先为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做出的巨大贡献无疑让中国人更深切地参与到美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就像人们看到的那样,中国人付出巨大代价修建的这条铁路,使美国在19世纪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因此铁路华工用他们的劳动换来了在美国的立足之地以及美国公民的身份,这是他们本就应得的。广受欢迎的华裔女作家汤婷婷写道:“内战结束之后,中国人用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将这个国家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紧密地联系起来。他们是这个国家的拓荒者。”
或许,铁路华工在修建铁路期间恶劣的工作环境以及他们遭受到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无情的盘剥是这些铁路华工后裔至今悲叹的原因之一。一想到很久之前,自己的祖先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生活和工作,痛苦和愤怒就油然而生。铁路华工承受了多少痛苦啊!这简直无法想象。
好在他们不仅生存了下来,还获得了成功,在美国和中国都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并有能力回馈社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他们是华裔在美国的先觉者,应该得到他人的钦佩甚至赞扬。
铁路华工及其后裔对美国社会的无知和偏见充满了怨恨,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正是这些无知和偏见贬低了铁路华工及其后裔的地位。尽管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在铁路修筑完成之后,铁路华工迅速被排挤到美国社会的边缘。他们的故事在随后的历史中被模糊甚至被抹杀,恢复这段历史的努力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然而,幸运的是,铁路华工的历史从未完全消失,这得益于铁路华工的后裔对自己家族史的珍视,以及那些拒绝放弃这段记忆的作家、研究人员和学者多年来孜孜不倦的努力。正是他们的努力让我们更加了解这段历史。如今,中国的学者和研究人员正在努力追寻这段历史,重现历史的努力仍在继续,将来我们或许还能发现铁路华工写的信件或日记,讲述着那段150年前的经历,这将是多么重大的发现啊!
虽然姗姗来迟,但近年来,铁路工人开始赢得尊重和认可,这得益于社区工作者多年来的专注努力,铁路华工的历史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同。[13]2014年5月,铁路华工被载入美国劳工部荣誉榜,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与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明确呼吁关注铁路华工为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所做的贡献,这条铁路为中美两国建立早期联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尘封的历史渐渐浮现在人们面前,人们越来越尊重过去的历史,铁路华工或许会感到些许安慰。他们不再是“沉默的钢钉”或“无名的建设者”,而是真正的历史塑造者。恢复历史的工作就像幽灵一样,不可预测且永远没有尽头。生者继续与过去的历史做斗争,就像铁路华工的历史一样,重现他们的经历和重塑他们人生的意义永无止境。或许有一天,铁路华工的幽灵会把研究人员引向那个祈盼已久的奖品——一本铁路华工的日记。

By admin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