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死不死今天女厕有个小女孩。”
   最近,一位男童妈妈吐槽,带儿子去女厕遭“质疑”的微博爆了。
   当天,这位妈妈带儿子小胖上女厕所,没成想一旁上厕所的小女孩,突然问自己妈妈:
 “为什么男孩要来上女厕所呢?”
   女孩妈妈耐心解释:“可能是因为哥哥的爸爸没有来,所以只好来女厕所啦。”
   小女孩没再说话,但小男孩可能生气或觉得羞愧难当,死活不愿意在女厕上厕所了,最后在外用矿泉水瓶子解决了。
   上厕所问题解决了,但事件却没完…

男孩的妈妈气急败坏,随即在微博上言辞激烈发了帖,对小女孩和她的妈妈进行了谩骂:
   “我真服了,能不能嘴别那么欠!”
   帖子一出,立即引来一片声讨。
女厕所里有女孩,是“好死不死”?当然,也有人解释“好死不死”是一句地方习惯用语,但女孩合理疑问,竟然成了“嘴欠”。
   孩子都知道羞耻回避,妈妈竟然颠倒黑白。
   尤其许多女童妈妈和女性朋友,纷纷涌进评论区,吐槽炮轰男童进女厕带来的尴尬不便。
   “不仅有男童进女厕所、女澡堂、女更衣室,甚至有男童肆无忌惮地趴地上,扒着隔间偷看。”
   这已不是对他人造成“不便”了,而是对他人侵犯了。
   厕所问题需要解决,孩子的性教育问题更要重视。
01男孩的方便不方便
   作为一名家有男孩的宝妈,很理解带男孩出门上厕所的尴尬。
   爸爸不在,自己不能去男厕所,孩子又还不会自己上厕所,更不能随地大小便,尴尬的真是急死个人。
   这不是特例,而是大多数男宝妈妈的真实烦恼。
   有的妈妈顶着尴尬,连连抱歉冲进女厕所速战速。
   有的妈妈会携带便携尿壶、便携马桶,在亲子室、工具间,或者找无人的角落撑伞遮住孩子。
   有的妈一人带娃无法兼顾,孩子独自在门外可能会丢。
   当然也有的家长“恃弱有理”,理所当然的带男童进女厕所,旁若无人,自由来去。
   不论哪一种,都足以说明,男孩的“方便”问题的确不方便。
   当然也不是没有采取方法,有的大城市增设了亲子厕所、第三厕所,方便解决。
   然而即便是亲子厕所,也存在不少问题。
   曾看到一则新闻,北京某商场为解决男童上厕所问题,竟然直接在女厕所设立男童小便池,引来女性不满。
   这样堂而皇之的“进驻”,不仅没有尊重女性的隐私尊重,还让孩子觉得自己进女厕所理所当然。
   不但没方便,反而更不便。
   不但没解决,反而更误导。
   况且,拥有第三厕所的仅仅是部分大城市,并没有全面推广,大部分宝妈的烦恼依然没有解决。
   亲子厕所不足、爸爸带娃缺位、父母自身性观念不正确,让男孩进女厕成为了普遍现象。
   但普遍不等同于正确。
   男孩方便问题不方便,这既是社会管理问题,也是性教育缺失的问题。
   男孩进女厕,可能影响孩子性别观念的模糊,性观念的扭曲,对于孩子个人成长也有负面影响。
02今天的不合适,明天的不合法
   曾看到这样一则视频,让人气愤不已。
   一位年轻女子在上厕所,谁知一位6岁男童突然闯了进来,推开了她所在包间的门。
   女子惊吓过后,又气又羞,谁知男孩竟然一脸得意地「坏笑」。
   看男孩毫无羞愧、悔改之意,女子随即找孩子家长理论。谁知家长比孩子更不知羞,不仅没道歉,还冲着女子破口大骂:
   “就你金贵怕看?”
   “你都这么大女的了,你比别人多长一个?”
   真是应了那句话:父母的戾气,是孩子作恶的底气。
   一点不假。
   本来是一次教育孩子的机会,却成为纵容孩子变坏的契机。
   今年3月,成都一名13岁男孩因猥亵幼童被警方带走。
   “我女儿跟我说有个哥哥看她肚子。”
   “他让我女儿过去,掀她衣服,脱她裤子,之后他竟然还敢和我爸说话。”
   然而更可怕的在后面。
   受害者家长在调查监控中发现,受害的不仅有自己的女儿,还有同小区的共计7名幼童。
   一个13岁男孩,在同小区连续作案多起,事后还能冷静和受害者家长聊天。
   事发后,男孩家长竟然迟迟没有对受害者道歉。
   真相让人细思极恐,男孩一家让人气愤,更让人引以为戒。孩子行为如此恶劣,家长责无旁贷,但也折射出对孩子的性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很多家长、学校在孩子教育中,一掷千金,拼尽全力,却唯独忽视了「性教育」。
   甚至不少家长依然抱着:男孩不吃亏,孩子还小不懂,看看没关系,这样的想法。然而犯罪的种子,安全的隐患就是这样埋下的。
   无条件的护短,看似是给孩子撑起了庇护伞,实则为孩子以后酿下大错埋下伏笔。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家长不明事理,孩子自然是非不分。
   家长没有良好引导教育,甚至自身错误的观念,让孩子没有正确性别意识,最终只会害人害己。
03后悔太迟,教育趁早
   美国心理科学协会专家叶壮表示:孩子的性别意识,最早应该在2岁建立。
   心理学界普遍认为,儿童在3-4岁间已经能够分辨男孩和女孩身体结构上的不同。
   加之,形形色色的互联网信息,也让现在的孩子远比想象中早熟。
   郑渊洁表示:儿童性教育不能晚于3岁。对此专家们一直赞同。
   在201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14—2019)》中,揭示了过去六年期间我国的涉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新变化。
   以2016年为节点,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人聚众斗殴、寻衅滋事、强奸犯罪人数开始逐年上升。
   2019年,未成年人犯罪中,居前六位分别是强奸、寻衅滋事、猥亵儿童、抢劫、聚众斗殴、故意伤害。
   2017至2019年,全国法院起诉性侵未成年人案件高达43386起;其中,受害者集中在7至11岁阶段。
   中国社科院政法学院少年儿童中心主任童小军,在央视报道中称:未成年案件数量回升,其中14-15岁青少年强奸案件数据也在不断上升,反映了随着社会发展,我们的管理和治理可能没有跟上。
   的确,要预防青少年犯罪,减少未成年人性侵案件,社会管理要加强,家长自身的观念更要加强。
   然而,目前大部分的性教育要么是一语带过的模糊教育,要么是只停留在教育孩子保护自己,却没有教育孩子不要伤害侵犯他人。
   都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孩子的性教育同样要重视,要科学,更要趁早。
04办法虽比困难多,但需共同努力
   有人说孩子“屎尿屁”是小问题,但「教育」却是大问题,这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更不是妈妈一力承担的事。
   加强孩子性教育,解决男童“方便不便”问题,需要家长、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努力。
   1.学校要加强性教育,父母要主动和孩子聊聊性。
   因为爸妈主动和孩子讨论,不仅能减少孩子的性困扰,越早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就越能减少那些坏人有机可乘的机率,避免孩子自己偷偷摸索而受到更多伤害,甚至成为施害的一方。
   2.爸爸们要多出席,少神隐。
   在公众场合多让爸爸带男宝去上厕所,树立正确性别意识,训练孩子独立上厕所,减少妈妈的尴尬,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3.在公共场合多增设第三厕所、亲子厕所,解决男孩的“不便”。
   当然,改变之前,仍有各种困难。但放任自流,只会让孩子认知缺失或偏航。
   关于沸沸扬扬“女厕所之争”,许多女性在据理力争,也有不少男宝妈在诉说自己的苦衷。
   其实,特殊人群的不便我们可以理解,也不会把矛头指向孩子。但我想引起大家愤怒的是是那些把别人的礼貌和情面,当作本分而颐指气使的父母。
   他人理解很重要,但请别把他人的让步与牺牲,当做理所应当。
   女厕所不是男童久留之地,应是文明道德的体现之处。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是孩子的明灯。
   希望我们都能做文明有理的父母,培养守礼有德的孩子;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在不打扰他人的前提下,和平沟通,互相体谅。

By admin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