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24)是華聲合唱團成立四十一周年,我們按照慣例將于四月廿日舉行年度演唱會。華聲是一個沒有政治,宗教支持的團體,也沒有穩定財務的基礎,僅靠團費和募款維持,能夠撐過轟轟烈烈的四十一年,絕對值得慶祝。回想起來她能“活”那麼久,實在令人驚訝和不可思議!

四十一年前1983年的春末夏初,一群來自台灣在達拉斯地區幾所大學里留學的年輕朋友們,決定成立一個合唱團,這一群非常熱心的創團朋友們,為這個合唱團催生。他們替這個合唱團取名「華聲」,希望她能茁壯成長,能藉著歌聲凝聚許多來自中華游子的心。

當華聲原來的團員漸漸地離開了校園,不再是一個學生社團。當初的成員,陸續的離去,或成家或立業,有的老團員離開了達拉斯,新的團員有的是在達城落戶打拚為生,也有短暫來作客的,華聲總是能凝聚一批人,而這批人來華聲不求什麼,只希望每一個星期有歌唱,唱歌能疏解一周累積的勞累,也有的朋友是來以歌會友的。我們每年會舉行年度演唱會,今年我們演唱的主題是唱四海歌謠和愛的旋律。

四海歌謠是從兩首中國內蒙民歌開始,莫尼山和鴻雁。莫尼山是位于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的烏拉山。莫尼是蒙語的説法,通常叫做烏拉山國家森林公園。烏拉山中有不少灌木林和野生藥林,主要有黃刺玫、酸果、山杏、黃花、綉線菊、金菊、白芍、黃芪、山丹等數不清的花種。每年6至9月間,山花爛漫,香氣襲人。《莫尼山》歌詞寫的婉轉而不失大氣,思想內容積極而富有朝氣活力,前段是對莫尼山美麗風景的描繪,後段歌詞則是直抒胸臆,聽罷“教我善良和勇敢,撑起草原的藍天”,人的精神總能為之一震,曲調悠然的《莫尼山》,讓聆聽者聲入遼闊草原是我家的意境,勾起對家鄉的思念。

《鴻雁》是一首源遠流長的內蒙古烏拉特民歌,當我們聽到這首《鴻雁》,不難產生共鳴,這的歌聲里有你的鄉愁,有你的成長,于是家鄉就成了每個人心底最柔軟最美好的譴綣。同時,這也是一個寄情於草原的男人自語。一個人,一杯酒,獨對蒼天,想一想曾經的過往,用力的遙望未來,那里是不是真的有彩虹挂在天邊。悠遠蜿蜒,直抵內心。

接下來我想介紹劉新誠的兩首曲子《渡口》和《新雨》,《渡口》的詞是詩人席慕蓉所作,她詩中的渡口,既是送別的場景,也是生命里某些關係即將結束而分離的轉捩點。

作者不著痕跡地在淺白的文字中寄藏深刻的意涵,傳達出普遍的感情──輕輕抽出手的不捨、深植心底的思念、熱淚匯流的悲傷與面對未來的悵然,使詩句流暢易讀耐咀嚼。儘管無奈或是未來將相隔多遠,送行者都應對即將步上人生新路程的遠行者寄予祝福。

形式上,詩共分三節,前兩節有重複句型,強調離別時依依不捨的感情與重複感嘆之情,形成情感的連貫。

席慕蓉,祖籍蒙古,生于四川,童年在香港度過,成長于台灣。于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赴歐深造。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于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在國內外舉行個展多次,曾獲比利時皇家金牌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金牌獎、歐洲美協兩項銅牌獎、金鼎獎最佳作詞、中興文藝獎章新詩獎及中國文藝協會榮譽文藝獎章等。

讓我與你握別

再輕輕抽出我的手

知道思念從此生根

浮雲白日 山川莊嚴溫柔

 

讓我與你握別

再輕輕抽出我的手

華年從此停頓

熱淚在心中匯成河流

 

是那樣萬般無奈的凝視

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

就把祝福別在襟上吧

而明日

明日又隔天涯

《新雨》由新雨過後的春日起筆,描繪的是台灣政大周遭景色,像是綿綿細雨的醉夢溪畔,四季青翠的後山。流動的鋼琴旋律貫串全曲,配合悠揚綿長的歌聲,仿佛徐徐春風吹送在青山綠水之間,一幅山水畫般的校園景色歷歷在目。

歌曲在盈盈、潺潺、琅琅等叠字的點綴下,重叠的語韵更顯靈動,帶出青春的活力。結合切分音的節奏,營造校園民歌清新的音樂風格。曾經的合唱團員娓娓道出大學生活的點滴,展現青春歲月里人與人相知的真摯美好,應和著歌詞中的「你歌我相和」和「你唱我含笑」那段合唱人共有的美好回憶。

綿綿新雨後 暖暖春風柔

琅琅讀書聲 聲聲在北樓

盈盈翠穀間 潺潺流水過

小小蒲公英 淡淡舞婆娑

溪上一片靜 山上一片青

你歌我相和 同看牽牛星

溪上一片靜 山上一片青

你唱我含笑 脈脈不多語

華聲在去年四十周年演唱了劉新誠創作的《如夢》,今年又欣賞這兩首清新而歡愉的歌聲,但是很遺憾的是劉新誠己于2019年九月份仙逝。

劉新誠來自高雄,是新一代的音樂家,1981年出生,他在大學是修統計學,但認為數學和音樂是一碼子的事,他到波士頓留學改行念起音樂,並獲得了波士頓大學音樂碩士學位。26歲時他以改編自台灣民謠“桃花過渡”的作品“管弦樂狂想曲”,參加由美國作曲家協會(ASCAP)分支美國管弦樂協會(FOA)舉辦的第四屆「國際管弦樂作曲比賽」,獲得首獎。評審團讚揚該作:「直率、旋律優美、和聲豐富、管弦樂法多變……不論是社區管弦樂團或者是專業交響樂團,都可以利用最短的時間達到最好效果」。2008年劉新誠創作了清唱劇“紅樓夢”,全劇分為“開卷”、“青春”、“繁華”、“抄檢”、“終曲”和“闔卷”。劉新誠特別在調性上使用了許多五聲音階的元素,讓樂曲更添中國風味。此劇由台大合唱團在2008年,首演于臺北國家音樂廳。2009年入圍美國Morton Gould青年作曲家大賽決賽,曾擔任美國波士頓當地的音樂劇製作的音樂總監。劉新誠除了為台大合唱團製作英文清唱劇《紅樓夢》之外,他也創作從柳宗元的文章發想的《永州八記》、台灣現代詩人席慕蓉作品《一棵開花的樹》和《渡口》等。2016年於音樂劇《小太陽:一個家的音樂劇》擔任音樂總監。

這麼一位才華橫溢的作曲家,竟然在39歲的人生最美好的時段,戛然而止,許多和他一起工作的團隊,合作的音樂家都感到錯愕和不捨。

在今年二月四日我們應邀在Dallas Asian Winds Lunar New Year Concert音樂會上演唱《望春風》和《阿里郎》,這兩首曲子是我們和四季合唱團一齊演出。在今年的年度演唱會我側再度邀請阿靈頓的四季合唱團和我們一齊演唱《望春風》和《阿里郎》。

《阿里郎》(朝鮮語:아리랑 Arirang,又譯阿里嵐等)是一首來自朝鮮民族(韓民族)的民歌,它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版本,最常聽到的是流行于京畿道一帶的本調阿里郎,此版本是因1926年同名電影的主題曲而成名,該電影為朝鮮半島第一出劇情片。

“阿里郎”全稱“阿里郎打令”,翻譯成漢語是“我的郎君”的意思,民謠的產生來自古代愛情故事:丈夫因生活貧苦外出打工,妻子送別丈夫、依依不捨的唱出離別之情。 “阿里郎”在朝鮮王朝後期逐漸流行,開始地位不是很高;日本統治時期,韓國人以“阿里郎”為號發動起義,日本人發現誰唱就殺頭。

阿里郎是高麗時期就流傳下來的一個愛情故事,大概相當于我們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大概情節是一對恩愛的小夫妻,生活清苦,丈夫想讓妻子過上好日子,就想外出打工掙錢,但妻子不讓,說只要兩人守在一起她就滿足,但丈夫不那麼想,有一天夜里就悄悄走了。妻子很漂亮,十里八村的都有名,丈夫走了以後,村里的地痞就來騷擾,讓她改嫁,她拒絕了,但那地痞一直來騷擾。一年後丈夫掙了錢回來了,夫妻倆正高興,地痞又來了,村里也傳著有關妻子和地痞的閑話。丈夫起了疑心,以為妻子不貞,就又要走,妻子怎麼解釋也攔不住,丈夫就走了,妻子在後面追,追不上了就唱。唱的內容大概就是對丈夫怎麼關心思念怎麼委屈了什麼的。妻子唱的這段就是“我的郎君”,也就是阿里郎。後來阿里郎這個故事和歌曲就流傳開來,成為朝鮮民族具有代表性的經典曲牌,不論在世界的那個角落,只要有朝鮮人就有阿里郎,一唱阿里郎就知道是朝鮮人。日本統治時期,朝鮮人以阿里郎為號發動起義,日本人發現了,誰唱阿里郎就殺頭。可是殺了一個十個人唱,殺了十個一百人唱,殺了一百個一千人再唱,越唱越多,日本人只好作罷。

我們公演地點是布蘭諾市Custer RoadUnited Methodist Church (聯合美以美會大教堂 6601 Custer Road, Plano, TX 75023), 時間是四月二十日晚上七點半。

如果您希望和我們一齊唱歌,我們是非常歡迎新團員能加入我們的行列,使華聲更壯大。我們每星期四晚上七點到九點在 Custer Road United Methodist Church練唱,有興趣參加我們的朋友,請和吳同慶(Thomas Wu)聯繫: Tel: 469-294-3773, email: dccsteam20@gmail.com。(甘智岡供稿)

By admin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