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先生為了挽救中國、建設國家,不僅提出了三民主義的思想,更制定了詳細的制度和策略。

三民主義的目標,是徹底解決中國面臨的三大問題:民族問題、民權問題和民生問題。孫中山先生早在當年就清楚地指出:「中國經歷了千年的專制統治和外族入侵,再加上列強的威脅,民族獨立和民權推動已經刻不容緩。而歐美國家積累已久的民生問題,雖然根深蒂固,但對中國來說,問題還不算太嚴重,因此改變的難度也相對較低。」因此,他決定要將「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一同推動,將民族、政治和社會革命一起完成。

這就是三民主義的獨特之處!孫中山先生特別強調:「其他國家的革命黨,往往只專注於一兩個主義,比如美國從英國獨立,主要是為了民權,而非民族;而法國大革命則是兼顧了民權和民生。但是,這些國家解決了民權問題後,民生問題卻依舊存在,甚至成了未來社會動亂的隱患。」這就是為什麼三民主義比其他主義更全面、獨特的原因。

孫中山先生還提醒我們,三民主義的成功,必須在一次革命中完成所有任務。他舉了歐美各國的例子來說明:「過去兩百多年來,歐美國家大多數只解決了民族和民權問題,卻忽視了民生問題。結果,全國的權力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中,只有少數人享有富裕生活,而絕大多數人依然生活在痛苦中。正因如此,今天歐美社會的經濟革命、社會革命頻頻發生。」

因此,孫中山主張:「我們的中華民國,應當將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一次性徹底解決,這樣才能真正建設一個繁榮、光輝的國家。如果我們無法同時解決這三大問題,那麼即便一時強大,數十年後,我們仍然可能陷入今天歐美國家的困境。」

這就是孫中山先生對三民主義的深刻見解。民族、民權、民生問題都是相互連結影響的,一次解決三大問題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孫中山先生說,中國固有的思想,是他思想的三大淵源之一。孫中山先生曾經在回答第三國際代表馬林的詢問時說:「中國有一個道統,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相繼不絕。我的思想基礎,就是這個道統;我的革命,就是繼承這個正統思想來發揚光大。」

在我國固有的正統思想中,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就是「政治哲學」與「倫理哲學」的思想。今天,我們先來談談孫中山先生對於中國政治哲學的看法。

他曾說:「中國有甚麼固有的智識呢?在國家和人生的觀念上,中國古時有很好的政治哲學。我們以為歐美的國家,近來很進步,但是說到他們的新文化,還不如我們政治哲學的完整。」想想看,這是一份多麼強烈的認同啊!在西方的物質文明迅速發展的年代,孫中山先生卻不被動搖,反而驕傲地指出,我們的政治哲學遠遠超越!他說,西方的大政治家可能從未見過這樣深奧的理論,那就是《大學》中講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一整套從內心修養到天下太平的思想系統,是我們的獨特智慧,是我們民族的寶藏。

各位,這樣的智慧,是不是值得我們驕傲地捍衛和傳承呢?孫中山先生說:「像這樣精微開展的理論,無論外國甚麼政治哲學家都沒有見到,都沒有說出。這就是我們政治哲學的智識中獨有的寶貝,是應該要保存的。」

孫先生的視野還超越了個人,甚至超越了國家。他深深地熱愛並推崇《禮運大同篇》中「天下為公」的理想。他說:中國在數千年以前,孔子就說過:『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裡,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老者有所養,壯者有所用,幼者有所教。」想像一下,這樣的世界有多麼美好!一個可以「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大同世界,正是孫先生的理想,甚至說是他畢生的追求!

孫先生不只是憑空描繪理想,他還引述《書經》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信念,以及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理念。他相信,人民是國家的基石,只有人民幸福了,國家才能穩定繁榮。他還強調《論語》中「均無貧」的均富思想,認為這些理想,都與「天下為公」的精神息息相通。

這些話語,顯示了孫中山先生對中國傳統政治哲學的認同與推崇。他認為,中國的正統思想中包含著高度系統化的政治哲學,這是我們民族智慧的寶藏,應該繼承並發揚光大。我們可以看到,他的理想不僅僅是要改變中國,更希望建構一個人人平等、共享和諧的世界。這正是孫中山先生心中的「大同世界」的實現!

今天,讓我們一起思考這些古老的智慧,並期許自己能夠承襲這些理想,使我們的社會真正達到「天下為公」的境界!

各位朋友,今天讓我們來探討一下三民主義的思想淵源,也就是孫中山先生這一套理論的根基從何而來。

孫中山先生曾清楚地說過,三民主義「其實是集結了中外的學說,順應世界潮流而誕生的」。他進一步解釋道:「我為了推動中國的革命,所堅持的主義有來自我國傳統的思想,有參考了歐洲的理論和實踐,還有我自己觀察後的創新見解。」

簡而言之,三民主義的思想來源可以分為三個面向。第一,它源自於中國本土深厚的政治和倫理哲學;第二,它考量了中國當時的現實情況,吸取了歐美社會科學和政治制度的精華;第三,則是孫中山先生獨特的見解和創新。

三民主義不是單純地照搬傳統,也不是盲目模仿西方,而是孫中山先生對時代的洞察和融合。他將傳統智慧與現代理念結合,創造出一套適合中國的理想方案。這就是三民主義的思想淵源,也是它如此特別的原因。

讓我們記住這位偉大的思想家,他不僅傳承中國的智慧,也勇敢地融入了世界的潮流,為中國的未來鋪設了全新的道路!

孫中山先生說,這些美好的品德一直流傳至今,但在外來文化的衝擊下,有些人開始排斥這些傳統,以為接受了新文化,就不再需要傳統道德。然而,孫中山提醒我們,好的傳統應該保留,不適合的才可以拋棄。

在忠孝方面,孫中山先生深信,只要國民秉持忠孝的美德,國家自然可以強盛。他說:「我們在民國之內,還是要盡忠,不忠於君,要忠於國,要忠於民,要為四萬萬人去效忠。」各位想一想,這是多麼崇高的境界啊!這種忠不是對個人的忠誠,而是對國家、對民眾的奉獻,這樣的忠貞,讓國家更為強盛、更為團結。

而「孝」呢?孫先生指出,中國人對孝道的理解,比許多文明國家還要深刻。我們的《孝經》提到的孝道,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在今天,世界上最文明的國家也無法在孝道上超越中國。因此,孝更是不能少的。如果國民都能把忠孝發揚到極致,國家自然就會強大。他認為,這樣的忠孝之道,正是我們國民的自豪與根基!

再談到「仁愛」,這也是中國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孫先生特別提到,古時的墨子倡導的「兼愛」與西方耶穌的「博愛」是相通的。從「愛民如子」到「仁民愛物」,這種對生命的愛護與尊重,是中國人對待萬物的基本態度。想想看,這不僅僅是愛人,更是愛所有生命的存在啊!(下期待續)

By admin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