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美國再度偉大, 川普不惜以徵收外國關稅為手段以增加政府稅收, 但後果將不堪設想, 我用八個字來形容應是符合現狀的, 這八個字就是:”肥了政府,瘦了百姓”。

普政以《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為依據,將汽車關稅與「國家安全」掛鉤,聲稱此舉可強化國內工業基礎。白宮文件強調,美國汽車產業就業自2000年以來減少34%,且本土生產車輛的「美國成分」僅占25%,貿易逆差高達935億美元,需透過關稅扭轉劣勢。然而,此論述遭經濟學家質疑。

川普的全球關稅貿易戰如同無形巨手,正改變著全球汽車產業版圖, 使產業陷入兩難困境,由於美國對進口車徵收25 % 高額關稅,已對消費者和汽車製造商產生顯著影響。福特汽車率先宣布調漲從墨西哥進口的三款車型售價,福特野馬Mach-E、Maverick和Bronco Spor的標價,每輛車漲幅最高達兩千美元,此舉是對消費者荷包直接衝擊。

全球汽車業巨頭豐田汽車預測本財年利潤將大幅下滑,川普的關稅政策,表面上是為了保護本土汽車產業,但實際上卻引發連鎖反應,最終損害美國消費者利益。而福特汽車的漲價只是冰山一角。隨著關稅持續實施,其他汽車製造商也被迫跟進,導致美國市場上的汽車價格普遍上漲。這將直接增加消費者的購車成本,尤其是對那些預算有限的消費者,購車夢可能變得遙不可及。

更令人擔憂的是,汽車價格上漲會對整體經濟產生負面影響。汽車產業是美國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其銷售額的下滑將直接影響相關產業的發展,例如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經銷商和維修服務商。此外,汽車銷售的減少還可能導致就業的流失,進一步加劇經濟下行的風險。

對於汽車製造商而言,關稅帶來的挑戰同樣嚴峻。作為全球銷量最高的汽車製造商,豐田汽車不僅要應對關稅帶來的直接成本增加,還要應對日圓走強帶來的匯率風險。這兩種因素的疊加,無疑給豐田汽車的盈利能力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關稅還引發全球汽車產業供應鏈重組。為了規避關稅,汽車製造商可能會被迫將生產基地遷往其他國家,這將導致生產成本的增加和供應鏈的複雜化。這種供應鏈的重組,不僅會增加汽車製造商的運營成本,還可能導致生產效率的下降,進一步加劇汽車價格上漲的壓力。

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2024年全美銷售的1,600萬輛新車中,半數為進口車,其中墨西哥佔最大宗,加拿大、日本、韓國次之。關稅直接導致進口車成本激增,例如一輛價值4萬美元的進口車將面臨1萬美元附加稅,最終可能由消費者承擔。儘管白宮聲稱關稅旨在「重振美國製造業」,但現實是,美國本土生產的車輛仍有40%至60%零件依賴進口,尤其墨西哥供應的零件價值高達825億美元,多數不符合《美墨加協定》工資標準而需課稅,連帶使美國製車輛成本增加4,000至1.2萬美元47。

汽車關稅凸顯「保護主義」與全球化供應鏈的深層矛盾。無論國家安全論述或短期退稅,皆無法解決產業結構性挑戰,反而加劇消費者負擔與市場動盪,所以是不明智的政策!

By admin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