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於芝加哥,多年在芝加哥傳教,曾長居秘魯的羅伯特·弗朗西斯·普雷沃斯特樞機主教(Cardinal Robert Prevost)在梵蒂岡被選任為天主教會第267任教宗,稱為”良十四世”(Leo XIV),接替上個月逝世的方濟各教宗, 使他成為千年天主教會歷史中第一位美國籍人士,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

這一位”芝加哥之子”曾於1978年至1982年在芝加哥南區海德公園的天主教神學聯盟接受教育,期間他曾在當地天主教學校任教,包括在查塔姆的聖麗塔高中擔任代課老師。此外,他也曾在卡納里維爾的聖加百列堂主持聖餐儀式,他的哥哥當時是該堂小學的校長。他是一位非常虔誠的天主教徒,為了傳播福音, 他的足跡遍佈了歐洲與拉丁美洲, 由於勤奮好學, 又有語言天份,精通英語、法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此外也可以讀拉丁語及德語, 傳播福音無往不利, 由於為人謙遜, 性格內斂,不以口才取勝,而是以穩重、審慎作風及同理心獲得教廷內的普遍尊重。

普雷沃斯特曾坦言:「教會常擔心教義的傳承,卻忘卻首要之責是讓人們體驗認識耶穌的美善喜悅。」這番話是他對天主教會”以牧者代替官僚、以聆聽代替審查”的路徑明確定論。他先前曾大力支持方濟各教宗標舉的共議性,積極在主教甄選上尋找更歡迎多元、傾聽共融聲音的領袖,試圖化解教會因神學、政治及社會議題撕裂而生的困局。他也希望以參與、包容的結構,回應教會當前兩極化的危機。

普雷沃斯特擁有深厚的教會法博士學養,這不僅增強了保守陣營對「改革不逾矩」的安全感,也提供了改革派得以制度化推動眾議的理性基石。加上他身為聖奧古斯丁會會長時管理跨越全球五十多國的修士組織,無論是教內外溝通協調、解決棘手問題、抑或牧靈經驗,皆顯露國際領導人的風範, 而普雷沃斯特的當選,對於長期以來在世界天主教社群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美國教會而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過去美國雖然擁有龐大的天主教人口和深厚的宗教傳統,但在梵蒂岡的領導層中,始終缺乏一位來自本土的最高領袖。”良十四世”的出現,填補了這一空白,也為美國天主教徒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親切感和歸屬感。正如芝加哥總教區主教拉里·沙利文所言,儘管大家為他是芝加哥人而自豪,但他是天主的孩子,將服務於所有天主子民。

以普雷沃斯特的背景和經歷,天主教神學聯盟主席芭芭拉·里德修女對他的評價極高,稱讚他擁有敏銳的智慧和一顆關懷邊緣人群的博大之心。良十四世曾在2012年的演講中批評「同性戀生活方式」與「另類家庭結構」,認為其違背福音價值,並反對推動性別意識形態教育。儘管他支持方濟各的社會改革路線,但在性別議題上明顯偏向保守,LGBTQ立場的保守性可能成為教會內部進步派與保守派的新爭議點。不過他在調和立場上的誠意,所以他獲得大家的共同支持那是淺而易見的!

By admin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