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移民后,年迈的父母该怎么办?
我和孩子爸爸都毕业于北大,在一场校友会上认识,一见钟情,我追的他,没多久我们就在一起了。一年半的恋爱后,我们踏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育有一女,现在已经12岁了。我们在国内的生活很幸福,但转折发生在孩子8岁的时候,这也是我们一家人移民之路的开始。 因女儿的成长和教育,选择移民加拿大 我和孩子爸爸大学专业都是汉语言文学,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就是温良知礼,同时我们也一直教育孩子要尊重别人,看待一件事情时,如果自己有不同的看法,一定要说出来,她一直都很懂事。 但我没想到的是:孩子在上课时只是提出了自己对于某个知识点的不同理解,怎么就变成了家长会上老师说的“钻牛角尖”。孩子在打击之下,上课的积极性降低,情绪也一直低落。 我们想让她变得活泼起来,想要她和往常一样坚定自己的想法。我们尝试过给孩子换学校,但孩子的情况并没有什么转变。 大学的时候,我曾经在美国做过两年的国际交换生,在游历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时,对他们的教育模式非常感兴趣,有一次我们相约去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刚进展厅就发现有一个大人带着一帮小朋友在参观,旁边朋友告诉我,这是老师带着学生出来上课,在美国很常见。但这种方式在国内挺少见的,很多学校可能每年只有一次春游或秋游,以及志愿活动。 在这两年的学习中,我也不止一次感受到国外老师对学生天马行空想法的鼓励和尊重。 当我再回想起这些往事,想让孩子出国留学的心便再也按捺不住了。于是,开始了和孩子爸爸的再三协商,最终孩子爸爸放弃了让孩子在国内完成基础教育的想法,决定出国留学。 但在国家的选择上,我们出现了分歧,我自然想选美国,毕竟我在美国读了两年书,也相对熟悉一点,但孩子爸爸却想选加拿大,最终他以加拿大的性价比较高为由说服了我。 因为孩子才8岁需要陪读,所以我们选择了全家移民。在经历了各种曲折之后,终于拿到了加拿大的PR。拿到PR的那一瞬间,喜悦冲淡了一切难以言明的艰辛,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哪怕一切都需要重头开始。 父母年老,养老问题迫在眉睫 来加拿大生活工作的两年,我们像其他的移民家庭一样,经历了租房、找工作、给孩子选学校、以及适应加拿大社区、文化、生活节奏等一系列挑战,但我们还有另外一件急等解决的事,那就是父母的养老问题。 孩子爸爸还有一个弟弟在国内,孩子爷爷奶奶的养老可以不用我们担心,但我是家里的独生女,不得不直面这个问题。在国内的时候还好,离父母并不远,周末的时候经常会过去陪他们,而且那时候父母身体还算健康。 当时出国的时候,一家人商量,在孩子每年寒暑假回国待一段时间,但来加拿大的第一年,这个想法就因为我们的工作以及各种原因泡汤了,第二年也是如此,两年加起来,回国也就待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作为子女,父母年老之后却不能在膝前尽孝,心中难免产生愧疚。 我们也考虑过给父母找个条件不错,服务完善的养老院,但联系了几家之后发现,要么是不满意他们的服务,要么是费用太高我们有压力。 如果父母可以和我们一起生活,这个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于是,我们考虑办理父母团聚移民。 如果想要申请父母团聚移民,我满足担保人的条件,也拥有足够的资金来担保父母。但我们也面临一个问题,如何说服父母来加拿大和我们一起生活。 说服父母移民加拿大,团聚困难重重 我们在孩子放暑假的时候,请了两周假,回了一趟国内,和父母促膝长谈了一天。父母在国内生活了大半辈子,所有的根基都在国内,而且中国人都有落叶归根的理念,因此,说服工作很艰难。 好在我们早就有心理准备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们给父母讲述了我们在加拿大的工作、生活、福利制度、环境,以及身边朋友父母移民的例子等。最终父母做出了妥协,先去加拿大待一段时间,看看再决定。 虽然没有完全说服成功,但好说歹说父母也做出了让步。我们先回了加拿大,时隔三个月后,终于在温哥华的机场接到了父母。 可能是老人都喜欢儿孙绕膝的生活,而父母只有我一个女儿,一个孙女,当我们移居加拿大之后,这种生活更是离他们而去。父母也是格外珍惜这次机会。 但父母也非常想念国内的生活,于是在第二个月的时候,就提出了想要回国的想法。当离别来临的时候,父母更是红着眼眶,万般不舍,以后相聚的机会真的是越来越少。我和孩子爸爸看在眼里,相对一视,又说服父母移民加拿大和我们生活在一起。这次父母没有立刻拒绝,说是先回国考虑下再说。 已婚父母聚在一起,大多数谈论的都是自己的孩子,父母他们也不例外。听着朋友们聊起自己孙子孙女的趣事,他们也是一阵难过和想念,好久没见孙女了,不管视频多少次、聊了多少,始终都没有儿孙绕膝的真实感。 就这样,父母最终还是同意了我们的建议。我们很快办理好了所有的申请手续,经过漫长的等待,父母终于成功拿到了加拿大PR。 在告别老朋友的时候,父母很是不舍,我们也承诺,有时间也会带父母回老家看看。 父母移居加拿大后的忧与乐 在加拿大长居和短住是两码事,完全是不同的生活体验。上次父母来加拿大短住的时候,走哪都是我们陪同,而且只短住了一个月,生活中并没有遇到什么难题。但来加拿大长住,父母也要像我们一样重新开始,这对他们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不仅体现在语言上,更是体现在人际交往等方面,在一个陌生的国度,这些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父母来到加拿大时,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又闲不住,便从我手上接过了出去买菜的任务。 第一次出去买菜就遇到了一点小问题。在从超市回家的路上,遇到了我们的邻居Tine,Tine是一个非常友好的中年人,有一个漂亮的妻子和一双儿女,搬过来两年多了,和我们也是非常好的朋友。所以Tine看到我父母之后,就非常热情地拉着他们聊天,但我父母却没有听明白,只能点头示意。
在使用景区这个“ATM机”后他们的钱不翼而飞……
人在家中坐,钱却在国外被盗取。只不过去了趟旅游景区,张先生等十几位游客银行卡里的钱都因为景区的一台自动取款机(下称ATM机)被人在境外盗刷了。 11月9日,贵州省雷山县法院对被告人陈鹏、王亮信用卡诈骗一案作出重审判决。 2019年初,陪妻子在贵州省江口县待产的王亮接到好友陈鹏从国外发来的信息:自己有一个稳赚不赔的高科技买卖,只需要一台ATM机就可以复制他人银行卡信息取钱。陈鹏邀请王亮一起干,无业在家的王亮欣然答应。 “我选择了一个很有名的旅游景点,你先去踩踩点,看看客流量怎么样……”2019年4月的一天,陈鹏安排王亮前往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西江千户苗寨位于雷山县西江镇,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很多游客慕名而来,节假日人流如织。王亮以旅游的名义在西江街上踩点,最终选择了一个人流量较多的沿街门面,并租赁下来。 2019年4月底,陈鹏从国外回到贵州。他提前在网上购买了制作ATM机的配件和某银行的喷绘广告布,通过物流邮寄送达到雷山,然后指挥工人将租赁的临街门面按照某银行ATM机网点的样式进行装修。 网点装修好后,陈鹏暗中观察了几天,发现没有人发现异常,也没有金融机构前来检查,便电话联系王亮来西江千户苗寨景区与他碰面。陈鹏将一部手机和一台笔记本电脑交给王亮,嘱咐王亮平时用这部手机与他联系,并教会王亮在电脑上使用一款叫做“向日葵”的远程操作软件。随后陈鹏离开贵州。 这个ATM机上有个多余的摄像头 2019年6月19日,武汉游客张先生和朋友来到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因景区网络购票系统故障,就想在临街的某银行自动取款机网点取钱,插完卡输入密码后,显示该机器故障,张先生便取卡离开了。 “您尾号3113的银行卡被支取214239.95元……”2019年7月17日,收到银行短信提醒的张先生以为是诈骗短信,并没有在意。然而,第二天张先生刷卡支付时,发现卡内余额不足,经询问银行,才发现自己银行卡内的钱在国外被分4笔盗刷了。 张先生百思不得其解,觉得自己并没用该银行卡在网上购物,也没有在手机上点击过不明链接,银行卡的密码也没泄露给任何人,卡里的钱怎么就不翼而飞了呢?有同样遭遇的还有同在西江旅游过的十几位游客,涉案金额达28万余元。他们都曾在西江景区临街的某银行ATM机上取过钱,但该ATM机都是显示故障,并没有现金。 接到报案后,雷山县公安局迅速联系银行,调取了张先生等十几位被害人的银行卡插卡信息、取款信息和银行卡使用记录,发现在被盗刷的时间点,张先生等人都没有使用该银行卡的记录。调查发现,该银行网点不论是装修风格还是取款机的外观、操作界面,都和正常银行网点高度相似。但这台取款机却比普通取款机多了一个隐藏摄像头。经和某银行联系,该行并未在此处设置网点,民警由此判断这是一个伪造的ATM机。 但卡在身上,钱又是怎么被人在境外取走的呢?原来,当有被害人按照伪造的ATM机操作界面指引输入银行卡密码后,在西江留守的王亮通过“向日葵”远程操作软件对银行卡信息进行采集和复制,再发送给远在浙江的陈鹏。陈鹏将非法采集到的银行卡信息写入磁条介质后带到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国家,通过“降级交易”(指在终端具备读取IC卡能力的情况下,对既有磁条又有IC芯片的复合卡,未使用芯片方式进行交易,而使用磁条进行交易)的方式取走该银行卡内的余额。 引导侦查精准指控零口供 “我认识王亮,但不知道ATM机的事,我就来西江旅游过几天。”2020年4月24日,该案被移送雷山县检察院审查起诉,犯罪嫌疑人陈鹏全程“零口供”。经审查,承办检察官认为,该案系利用技术手段实施的跨区域、跨国境犯罪,犯罪形式新颖,手段隐蔽、专业。为实现对该案的精准打击,承办检察官引导侦查机关围绕陈鹏的通信活动轨迹、出入境记录以及被害人取款信息,从犯罪时间和空间上对证据进行收集固定,通过大量的信息比对,犯罪嫌疑人的通信活动轨迹、出入境记录和被害人取款时间高度吻合,陈鹏的辩解在证据面前不攻自破。 同年12月24日,经雷山县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被告人陈鹏犯信用卡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10万元;王亮犯信用卡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十个月,并处罚金5万元。一审判决作出后,陈鹏以自己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为由提出上诉。 今年4月2日,黔东南州中级法院审查后,认为该案部分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将该案发回重审。 重审时,侦查机关再次补充了陈鹏等人在雷山实施诈骗行为期间王亮将复制的银行卡信息发送给陈鹏的电子数据,并具以核实到了王亮在一审中未如实供述的部分犯罪事实。面对检察机关出示的证据,陈鹏承认了犯罪行为,愿意认罪认罚,王亮也对之前未如实供述的犯罪行为没有异议。11月9日,考虑到陈鹏愿意认罪认罚,法院以信用卡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五年十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鉴于王亮在之前的庭审中隐瞒其犯罪情节,法院以信用卡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万元。 与此同时,在该案的办案过程中,雷山县检察院发现银行在自动取款机网点管理中存在金融监管漏洞和风险隐患,为延伸办案效果,进一步化解金融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钱袋子”安全,在和金融机构开展多轮研讨的基础上,就该案向中国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8家银行以公开宣告、现场送达的方式发出检察建议,建议金融机构加大对下设网点的信息公开以及日常监管,并在景区等人流密集点张贴网点信息,不定期向储户推送安全金融信息,堵漏防漏。
中年人的婚姻真相: 被高估的爱情,都输给了人性
作家王臣曾说:“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在结婚的那一瞬间,我们对未来都充满甜蜜的想象。 可事实是,婚后的生活往往不会按照预想的那样进行。 听过很多关于婚姻的故事后,才真正明白,幸福的婚姻有千万种,但煎熬的婚姻大抵相同。 选择一个人,就是选择一种生活。 大部分婚姻,想离离不了,想过过不好。 周国平说:“一部分人,把婚姻过成好的人间;一部分人,把婚姻过成糟透了的地狱。” 其实,无论和谁结婚,都要避免这3种状态! 巨婴式婚姻 在综艺节目《再见,爱人》里,佟晨洁透露,和魏巍结婚的7年里,她无数次想过离婚。 丈夫魏巍,在这段婚姻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哄不好的暴脾气。 节目中,一次夫妻两人开车出门,因为佟晨洁是上海本地人,所有她没有开导航,自动担任魏巍的人肉导航,结果佟晨洁低头回个信息的工夫,魏巍就开错道了。 于是他大发脾气,佟晨洁怎么都哄不好。 最后,魏巍直接把车停在红绿灯路口,打开车门,头也不回地走了。 还有一次,魏巍语出惊人:“我不做饭是因为我要让她感觉到,没有她,我活不下去。” 此话一出,惊呆众人,佟晨洁只能笑着缓解现场尴尬的气氛,大家也一笑而过。 魏巍却感觉大家都在嘲笑他,又生气了,愤然离席。 佟晨洁怕他不开心,去房车安慰他,但魏巍难以释怀,依然很生气,两人在房车外又争执了一番。 这样的事情,7年来,已经发生过无数次。 夫妻俩每次有不愉快,如果佟晨洁不去哄丈夫,他就会一直生闷气。 很多时候,之所以会先低下头去哄一个人,是因为很在乎对方,只要对方开心,自己的不愉快也会被治愈。 但是在对方眼中,这种做法却成了一种讨好。 人一旦感觉自己被惯着、宠着,就会油然而生一种骄傲,在另一半面前变得有恃无恐,甚至把对方当成婚姻里的仆人。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好,被视作理所应当,稍不如意,就任性为之。 这样的婚姻也许可以凑合,但必然没有幸福可言。 在一段婚姻里,做任何事情都要适度,一方习惯性任性,一方处处退让,只会让婚姻一步步失去原有的温度。 在亲密关系里,如果总像哄孩子一样哄对方,幸福一定会远离。 婚姻是两个成年人互相理解、牵手同行的旅程,所有的情绪、责任,都该各担一份。
保障孩子乘车安全,父母如何做才能有备无患?
江西吉安,一位母亲不小心将女儿和钥匙一起锁在了车里。 当消防员到达现场后,向孩子的母亲征求砸玻璃救人的意见时,母亲却选择了回家拿备用钥匙。 等待的过程中,现场工作人员发现车内孩子的状况不是很好,再次打电话征求家长破窗救人的意见,才救出了已经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 有的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顶着烈日跟在自己后面,还不如让孩子待在阴凉的车里等自己,既可以让孩子舒服一些,也可以避免孩子跑丢。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相比把孩子留在身边,将孩子独自留在车内更危险! 有实验证明,中午11点时,汽车停放在空旷的广场内,仅需8分钟,车内温度就会达到42℃。 所以,家长无知下的“好心”,反而可能会带来令人悲痛的结果。 车让人们的出行越来越方便,但对孩子来说,汽车的日常使用却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因此,家长们要仔细了解孩子乘车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才能有效避免悲剧的发生。 01 儿童乘车安全隐患有哪些? 1、未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在2021年的“六一”儿童节,《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将儿童安全座椅纳入全国性立法,为儿童乘车安全提供了新的保障。 虽然此前一些家长们就已经在儿童乘车时配备安全座椅,但还是有很多家长依旧用不正确的方式使用安全座椅,甚至不使用安全座椅带娃乘车。 2018年8月,在G65茂高速渝邻路段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车上共计5人,唯独抱在成人怀中3个月左右的婴儿死亡。 根据《中国儿童交通安全蓝皮书2018》的数据显示,儿童乘车出行,家长抱着坐在后排的占比竟然达到了55.23%。 在车祸、急刹车或急转弯时,大人可能无法抓紧孩子,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2、未使用童锁或误开车门 2017年10月,在泉三高速公路上,2岁孩子在玩车门锁时,把车门打开了。 张先生意识到后车门被打开,一个急刹车,反而使车门开得更大,导致孩子摔了出去,最终未能抢救回来。 作为父母,要明白孩子天性好奇,可能会玩车上的一切按键和设施,父母以为自己就坐在孩子旁边,孩子就不会有什么事情,殊不知,能随意打开的车门,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致命的隐患。 3、将身体任何部位伸出车外 2018年10月,在江西新余,13岁男孩在车行驶的过程中,将身体伸出打开的天窗。 在车通过限高横杆时,导致孩子与横杆的碰撞,当场死亡。 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人能感受到速度的快感,可一些关于乘车安全的问题是需要父母告知孩子的,例如: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车窗。 除此之外,孩子对于车窗开关的好奇心,也会带来死亡的威胁。 2020年4月,十堰九州龙城小区,大人因有事将孩子留在未关电源的车内,导致孩子在玩车窗的时候,不慎将自己的头卡住了,等父母发现时,为时已晚。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胆子大些也没什么,只要自己看好就行,但无数惨痛的新闻告诉我们,那些没有行车安全知识的父母,往往会因为孩子的意外身亡而后悔终身。 02
北大学者秦春华:为什么中国基础教育强、高等教育弱,而美国却正好相反?
秦春华是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长期关注教育问题。 他发现对比中美教育存在一个有趣的悖论:中国基础教育强,但是往上走却很少出“大师”;美国基础教育弱,却能够出高端创新人才。 01中美教育的两个悖论 在时下颇为流行的关于中美教育的比较中,一个看起来是悖论的现象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 一方面,中国学生普遍被认为基础扎实,勤奋刻苦,学习能力——特别在数学、统计等学科领域——超乎寻常,在国际大赛中屡屡摘取桂冠,将欧美发达国家的学生远远甩在后面。 另一方面,中国科学家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整体地位不高,能够影响世界和人类的重大科研成果乏善可陈,特别是我们本土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极少的事实令人沮丧,难怪钱学森先生临终之前会发出最后的考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与此类似的另外一个看起来也是悖论的现象是,一方面,美国基础教育质量在世界上被公认为竞争力不强,就连美国人自己也承认这一点。和其他国家——特别是和中国、印度——相比,美国学生在阅读、数学和基础科学领域的能力和水平较差,在各种测试中的成绩常常低于平均值。 另一方面,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独步全球,美国科学家的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始终引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 一个水平很低的基础教育却支撑了一个水平最高的高等教育体系,这也许是世界教育史上最吊诡的现象之一。 在通常情况下,优秀的学生和优秀的学者之间存在某种正相关关系。虽然不是所有的优秀学生最后都能成长为优秀的学者,但优秀的学者在学生时代通常都会比较优秀——尽管也会出现例外。 也就是说,就整体而言,优秀学生的基数越大,未来从中涌现出优秀学者的可能性就相应越大,因为我们并不知道他们当中谁最终会脱颖而出;反过来,如果优秀的学生和优秀的学者之间不存在这种正相关关系,换句话说,如果优秀的学者并不依赖于优秀的学生而产生的话,那么,人类社会就没有必要建立正规化的教育系统。 然而,当下的中国教育正在验证我们的担忧:优秀的学生和未来优秀学者之间的相关性似乎并不显著。如果事实果真如此,我们就不禁要问:我们的教育是有效的吗? 这也促使我们反思:到底什么才是有效的教育? 02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是否有效要看它是否帮助人们实现了教育的目的。然而,今天越来越多的我们——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已经渐渐忘记了教育的目的。 恢复高考以来的四十多年里,我们一直在不停地奔跑,跑得越来越快,也越来越累,却很少停下来问一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要奔跑?教育似乎正在变成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得不去完成的例行公事:教师上课是为了谋生;学生上学在义务教育阶段是国家规定,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是为了通过上一级的考试;校长看上去像是一个企业的总经理,等等。 凡此种种,无不显示出教育的有效性正在慢慢消失。 从比较的角度看,关于教育的目的,中国——甚至整个东亚社会——和美国的教育似乎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以科举制的终结为分水岭,中国教育史可以被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古代中国的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关于社会和人生的伦理学训练。教育固然有其功利化的一面:“学会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学而优则仕”,等等;但另一方面,教育也有其超越性的一面:学生们通过反复阅读经典的经书来完善自己的道德,管理家族和宗族事务,进而服务于国家和天下苍生。 这一点在《礼记·大学》里表达得非常清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教育甚至远远超过了它的功利性。因此,即使在晚明和晚清政治社会极度腐败的情况下,依然有不少杰出的知识分子恪守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在极其艰难的境况下维系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命脉。 科举制废除之后,基于政治经济文化的颠覆性变革,中国教育走上了向西方学习的道路,由此形成了一整套语言、学制和评估体系。 20世纪50年代全面转向苏联教育模式仍然没有脱离这一历史进程,只不过是学习的方向和内容发生了转换而已。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教育再度转向以美国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为对象的借鉴和学习。 这一源于特殊历史环境下的教育体系尤其强调功利性的一面,即教育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某种问题而存在的:教育为了救国;教育是实现现代化的工具和基础,等等。 到了当代,教育更加呈现出相当显著的工具性特征:学生们希望通过教育获得一些“有用”的技能,使他们能够通过竞争激烈的考试,增强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而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如果教育不能帮助他们实现这些目标,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弃教育——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读书无用论”渐渐开始抬头的思想根源。 03美国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美国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或好的公民。它也有功利性的一面,但其功利性不肯直接示人,而是附着在教育背后的产物。越是优秀的教育机构,越强调教育对人本身的完善。即使是公立教育机构,也依然把提高本州人民素质作为最根本的教育目标。
华裔女市长吴弭 政治局外人走进 波士顿权力中心
对于现年36岁的吴弭而言,家庭与政治之间有一条极为特殊的纽带。在她人生的前20年,家人避免在任何场合谈论政治。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政治是腐败,是恐惧。“做人应该低调,努力学习,找一份稳定、高薪的工作养家。”因此,当吴弭跨进哈佛大学校门时,她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应该支持民主党还是共和党。 不过,也正是由于命途多舛的家庭背景使她在充满隐形障碍的政治、社会体制中四处碰壁,20岁出头的她决意从一个彻彻底底的“局外人”,走近波士顿权力中心,并试图推出进步派政策改变这里的政治生态。 2013年,28岁的吴弭成为首位当选波士顿市议员的亚裔女性;2016年,吴弭全票当选为市议会的主席,也是首位担此要职的少数族裔女性。如今,她再次打破性别与族裔的藩篱,以“外来者”的身份,成为这座具有独特社会文化城市的市长。 年轻的“一家之主” 吴弭出生时,她父母刚从台湾移民至美国不久,为的就是子女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彼时,吴弭的父亲吴函(音译)是化学工程师,准备在伊利诺伊理工大学读研。但他和妻子玉敏(音译)几乎不会说英语,因此,出生在美国的大女儿吴弭从四五岁起就要充当他们的翻译,帮助他们与政府机构打交道,填写各类表格。 在芝加哥郊区读高中时,吴弭已经开始学习大学预修课程,加入数学小组和护旗队,并在学术评估测试(SAT)和大学入学考试(ACT)中获得满分。在毕业典礼上,作为共同致辞代表,她以美国作曲家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中的一段钢琴独奏博得了满堂喝彩。 吴弭的妹妹谢瑞尔(Sherell)回忆说,父母鼓励她们培养广泛爱好,但不允许学而不精。当然,这其中不能包括政治,他们一家也从未在饭桌上谈起过政治。 在吴弭父母看来,政治是高风险的职业,他们希望吴弭学医,“通过一连串考试拿到各种学位,从此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后来她按照父母毕生所愿进入哈佛大学,但却没有加入任何党派。 也是在哈佛学习经济学期间,吴弭的父母离异,家庭分崩离析。住在郊区的母亲行为开始出现异常,时常对着电视大喊大叫,甚至还拨打911称受到诡异的威胁。 当刚毕业的吴弭在波士顿咨询公司获得一份颇具前景的工作时,妹妹谢瑞尔的一通电话将她拉回残酷的现实,“我们需要你回家,马上。” 吴弭急忙赶回家,当即被母亲的病情震惊了:母亲拿着行李箱站在雨中,确信会有一名司机来接她参加秘密会议。她仔细端详着吴弭的脸庞,反复确认她是不是机器人。 那一年,22岁的吴弭被迫成为一家之主,扛起了全家的责任:母亲被诊断患有精神分裂症,她带着母亲接受精神治疗。她还开了一间小茶馆,想着让母亲在恢复正常后接手;她也成为家中最小的妹妹(11岁)的主要监护人,最终申请到了法定监护权。 “我记得很多父母会疑惑,‘她(吴弭)什么时候生了这个孩子?’”彼时妹妹所在学校的助理校长托雷斯向波士顿公共广播电台(WBUR)回忆说,“当吴弭还很年轻的时候,她就懂得如何为人父母。” 吴弭将这段经历视作她人生的十字路口——她放弃了父母替她安排好的人生剧本。成为一家之主后,在政府机构碰到过的繁文缛节,让沮丧的她发奋考进哈佛法学院,攻读法律博士(J.D)学位,并把母亲和妹妹从芝加哥接到波士顿一起生活。 “远离政治”的破灭 吴弭在20岁出头所经历的家庭变故,以及与政府打交道的挣扎,都牵引着她从政治“局外人”逐渐走近波士顿权力政治的中心。 谈及自己从政的决定,吴弭在今年7月的一次采访中告诉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20岁左右经历的那场危机,让她深切感受到了与政府接触的沮丧与挣扎: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极其复杂;给妹妹们争取学校补助十分繁琐;在当时的体制下,想要经营小生意维持家庭运转,各种问题接踵而至。 “我受够了……任何需要帮助和资源的地方,都有无形的障碍需要跨越。”吴弭在采访中坦言,这些经历“打破了她试图远离政治和政府的幻想”。 与此同时,她也深知,还有许多波士顿家庭正在经历着她曾经的挣扎与痛苦。和年纪轻轻被迫成为一家之主一样,当再次走到人生十字路口,吴弭不由自主地选择了从政这条路。“当我有机会能为更多家庭打破障碍,我不得不将责任扛在肩上,这仿佛是下意识的举动。” 在吴弭步入政界之时,民主党进步派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是绝对不能绕过的一位“伯乐”。 彼时在哈佛教授合同法的沃伦,至今犹记得吴弭到办公室找她的情景。沃伦向《纽约时报》回忆道,吴弭在法学院的第一学期因学业不够精进到办公室向她道歉,但沃伦当时并没注意到吴弭在学业上有任何问题。“她觉得自己没有尽力,希望我明白,她没有任何不尊重我的意思。” 之后,她们促膝长谈,吴弭讲述了自己照顾母亲和妹妹生活的经历。沃伦听完不禁感叹,吴弭在法学院求学,还需照顾家庭,她在25年的教学生涯中从未遇见过这样的学生。 这次办公室交心的谈话,成为吴弭和沃伦之间密切往来的开始。吴弭在法学院的第三年,沃伦第一次竞选国会参议员。吴弭参与了沃伦的竞选工作,她告诉Politico,她是波士顿最早一批通过上门拜访和打电话争取选票的人之一。竞选结束后,吴弭开始为那些在传统意义上被排除在政治之外的社区提供服务。 波士顿前市议员约翰·康诺利称赞吴弭“对实地政治有着非凡的、天才般的理解……对波士顿的边边角角有着过目不忘的记忆……她可以告诉你阿尔巴尼亚人在罗斯林戴尔(编注:波士顿的一个主要居民区)的六个社交场所。” 在今夏波士顿市长的初选中,当被问及为什么会支持吴弭而不是其他进步派候选人时,沃伦的回答直截了当,“吴弭是家人。” “局外人”面临的改革挑战 当吴弭在波士顿开启自己的政治生涯时,这座城市也正处于一个转折点:选民越来越年轻、教育程度更高、政治立场也逐渐左倾。 她提议让波士顿成为进步派政策的“试验场”——将城市开发合约重新分配给波士顿非裔所有的公司;削减警察工会的权力;免除部分公共交通的费用;并恢复一定的租金管控,这些大刀阔斧的改革想法让房地产利益相关方倍感压力。
饮食选择关系儿童心理健康
《BMJ Nutrition Prevention & Health》期刊近日发表了一项由东英吉利大学、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和诺福克郡议会共同开展的研究,研究调查了学童饮食选择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证明了水果和蔬菜不足,早餐或午餐没有吃/喝东西,都可能会造成儿童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不良。因此,想要实现儿童心理健康这一目标,需要学校政策和公共卫生战略的支持,每日餐食至少包含两份水果或蔬菜。 有数据显示,高达2%—3%的6—12岁儿童可能患有抑郁症;此外,超过7%的3—17岁的儿童患有焦虑症,同时也有发展成抑郁症的风险。 身心发展不全,自我意识脆弱,生活阅历浅,抗挫能力低,分辨能力差等都成为儿童青少年自身诱发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当青少年尤其是儿童出现心理问题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程度超出预期,抑郁症、焦虑症乃至自伤等极端行为的呈现有低龄化的趋势,人们已经认识到儿童早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儿童群体的“心理困境”,过去的研究也证实了儿童心理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受到了包括生物和遗传因素、人口因素和可改变的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对肠脑轴的研究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大脑和肠道及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关系,肠道微生物和肠道细胞所产生的信号分子可以沿着肠脑轴向大脑发送信息,进而影响大脑功能、情绪和行为,反之,精神和情绪状态也会影响肠道功能,因此,从日常饮食进行干预或可影响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作为年轻群体健康的重要组成,整个行业对于营养在心理领域的探索还尚在初期。营养作为个人和社会层面的可改变因素,错综复杂地参与身体的发育和正常功能,被认为是影响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键。研究人员也想通过营养干预来改善心理健康并帮助他们自身充分发挥潜力。 这项研究从50多所学校中筛选研究对象,分析调查了1253名8—11岁的小学生和7570名12—18岁的中学生。收集了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生活状况和不良经历(例如被欺负或在家中发生争吵或暴力)的信息,调整了生活/家庭状况和不良经历等重要变量,希望可以控制这些因素,更好的发现饮食营养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营养变量和幸福感分数之间的关联尤为显著。与不食用水果和蔬菜的中学生相比,每天食用5份或更多水果和蔬菜的中学生幸福感高3.73。与全国数据相比,此次调查中,儿童每天吃5顿饭的比例相对较高,大多数儿童(小学和中学组中超过70%的儿童)没有达到每天5次的目标,约有10%的儿童没有摄入水果和蔬菜。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也看到了早餐和午餐的重要性,它与幸福感得分差异密切相关。与吃麦片、烤面包或鸡蛋等传统早餐的中学生相比,早餐不吃任何东西的中学生幸福感得分低了近2.73。同样,不吃任何午餐的儿童的幸福感得分比吃盒装午餐的儿童低2.95。在小学分析中,早餐或午餐的类型与幸福感得分呈现出相关性,与中学数据中的情况类似。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竞争和压力也越来越大,情绪起伏大、对未来感到不安、睡眠障碍逐渐成为儿童群体面临的挑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队协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进行的心理健康专题调查显示,受访青年(14—35岁)中近三成具有抑郁风险,近一成有抑郁高风险。超过半数青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问题。其中中学在读学生7.7%存在高抑郁风险。 为了孩子健康的成长,除了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和睦的家庭、稳定的学校/社会环境以外,营养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也是重要的一环,例如之前的研究证实了营养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镁、叶酸、锌和长链脂肪酸的含量不足与抑郁症和焦虑症有关。
卢泰愚去世:推动中韩建交的华人总统,一生功过后人评
2021年10月26日,韩国前总统卢泰愚病逝,享年89岁。 巧合的是,42年前的这一天,“命运的枪声”在青瓦台响起,另一位韩国前总统朴正熙遇刺身亡。 韩国历任总统的人生各不相同,但卸任后的遭遇却常常相似,不是官司缠身,就是锒铛入狱,更有甚者,像卢武铉跳崖自尽。 卢泰愚尽管是“善终”,但是在他卸任之后也被曝出“受贿丑闻”,1996年被判入狱22年,好在被时任总统金泳三特赦,才免了牢狱之灾。 一直到2013年,他才陆续缴清了罚款,晚年疾病缠身,只能以轮椅代步。 卢泰愚的政治生涯,客观地说,应该是功大于过。 他结束了韩国军政府独裁,恢复了总统直选,开启了韩国的“民主化”。在任期内,韩国经济得到了稳定发展,经济规模由世界第19位上升为第15位。韩国国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像最低工资、国民年金、全国民医疗保险等等公民福利制度得到基本建立。 汉城奥运会、组建亚太经合组织(APEC)、与中国建交,这些大事也都发生在他的任期,尤其是与中国建交这件事,更是他亲自推动,全力达成。 为了能够完成这项“任务”,拉近与中国的关系,他甚至在公开场合表明自己是“华人后代”的身份。 那么,中韩建交的背后,还有哪些曲折动人的“内幕”呢?让我们把历史的时针拨回到1988年的3月,那时的韩国首都还叫做汉城,青瓦台的主人,是刚刚上任还不到一个月的卢泰愚。 中韩建交的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 1988年的春天,韩国第13任总统卢泰愚,在青瓦台召见了他的私人医生韩晟昊。 这并不是卢泰愚身体抱恙,而是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任务要交给韩晟昊。这位韩晟昊,不仅是卢泰愚的私人医生,还是他多年的密友,同时他也是一位韩国华侨。 那天与总统见面之后,韩晟昊不久便带着重要任务前往中国的山东省,见到了山东省的领导,洽谈建立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的事宜,并约定互派考察团。 原来,韩晟昊接到的重要任务,就是为中韩建交打前站,此次前往山东省,就是打通双方联系的渠道。 那为什么要选山东省呢? 因为卢泰愚就是“山东人的后代”。 卢泰愚出生于韩国大邱达城郡,根据族谱记载,他是朝鲜著名儒学家卢思慎的第16代孙,不过到了卢泰愚这一代,早已没有祖上的荣耀,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 据说卢泰愚母亲怀孕期间,曾梦见一条巨蛇缠身,后诞下卢泰愚。一开始因为这个梦,给孩子取名为卢泰龙,后来家中长辈觉得这个名字不符合儒家中庸之道,才改名为卢泰愚。 根据历史记载,朝鲜的卢氏最早源自唐朝,公元874年,黄巢起义,长安大乱,黄巢扬言要杀尽唐朝皇族、大臣,大学士卢惠闻言就携家眷及九子东渡到了朝鲜。卢穗的九个儿子即为朝鲜卢氏的九大支,繁衍至今朝鲜卢氏家族已有40多代,30多万人。 1992年8月,山东省的一位省级领导对韩国进行访问,卢泰愚在会见中说“自己是山东人、姜子牙的后代”,并恳切期望能帮他寻根问祖。后经山东有关部门考察研究,确认济南长清区的卢故城就是卢氏宗族的发祥地。2000年6月18日,卢泰愚就带着夫人一行到济南寻根问祖。 这些都是后话了。 中国和韩国两国之间,有着复杂的历史渊源,尽管双方当时都有希望建交的意愿,但并不是短期之内可以促成的。 不过卢泰愚在这件事上一直非常积极,也表示出了很大的诚意。 1990年,北京亚运会。卢泰愚抓住了这个向中国表达友好的时机,派出了700人的庞大代表队来参加亚运,并且提供了大量的赞助经费,光是韩国企业的广告费超过了1500万美元。另外韩国的现代汽车还向亚运会组委会捐赠了数百辆汽车。而中国方面,也在亚运会赛场使用了大韩民国的英语国名“Republic of Korea”,这是首次在公共场合这样称呼对方。 不过双方还是对洽谈建交的事情十分谨慎和保密,据说,当时在韩国,建交的事情只有总统、总统外交安保助理、外交部的最高长官,还有那位总统私人医生知道。
海归就业内卷!这5类专业很吃香
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数据,2014-2019年出国留学人数及留学回国人数呈正比增长。而在2020年,全球疫情席卷,更多的海外留学生涌入到国内求职市场中来。 留学生就业形势良好 与今年国内应届生艰难的求职状况相比,留学生的就业形势反倒很不错。从数据上来看,今年企业招聘海归的平均月薪为10,996元,大部分海归最近一份工作的收入平均值接近12,000元(比国内毕业生的7K高出不少)。薪资水平高,很大原因是就业机会更加优质。从就业去向来看,留学生颇受大厂和国企的青睐。 互联网和教育行业最受欢迎 在 2019 H1、2020 H1海归留学生期望工作行业对比中,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 教育/培训/学术/科研/院校两个领域中,海归人才集聚明显,2020 年上半年占比分别为 17.04%、9.67%,相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3.25%、2.50%。 海归就业,这5类专业很吃香 金融专业 1、传统商业银行: 主要从事柜台,大堂助理,银行管培生等职位; 2、投行券商: 主要从事投行IBD、Sales&Trading、Research等工作。一周80小时工作时间,一个月20天出差,高薪,社会地位较高; 3、基金、信托、私募及风投机构: 主要从事分析师的职位,行业壁垒高,分析师发展几年价值很高; 4、咨询: 主要从事审计、税务、财务顾问及公司发展战略顾问; 5、保险公司: 主要从事精算及风控业务,属于公司的高薪职位; 6、500强大型集团公司: 主要负责集团企业财务部分的会计核算、资本管理、成本控制、内部控制等工作。 金融专业的学生,几乎每个公司都会找到对口的职业,所以金融专业的人才在国内的需求和就业率是很高的,当之无愧的热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专业 目前,整个高科技行业依旧都是对CS有极大的需求。这个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现在的状况都是这样。 计算机专业包含范围太广泛,包括软件工程、软件开发、计算机和IT类管理和销售、网络通讯、网络工程、网络安全、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人工智能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