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飲食健康

鸡架泥槽头肉入馅 这样的低价水饺你敢吃吗

年初,一则“8元水饺管吃饱”的视频在网络上广受关注。视频讲述在某工地附近,只需花8元钱,便可不限量吃热腾腾的韭菜猪肉水饺。有网友评价,该售价很实惠、很亲民,摊主惠顾农民工的做法让人暖心;也有网友通过原材料价格比较,用成本倒推的方式对这些猪肉馅水饺的食品质量提出质疑。

合理的膳食模式可改善睡眠健康

健康的两大内在因素是膳食和睡眠。这两种行为很可能相互影响:睡眠不足对饮食摄入有负面影响;富含褪黑素和色氨酸的水果、蔬菜、豆类等膳食也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大量数据表明,这些生活方式因素之间存在循环关系。建议采用健康的膳食来改善睡眠,同时这也会进一步促进持续良好的膳食习惯。睡眠健康状况不佳如今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睡眠不足和睡眠质量不佳一直与肥胖、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高发病风险相关。同时,膳食的数量与质量也影响着心血管疾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这也是慢性病管理中生活方式干预的重点。

“减盐”比“选盐”重要 科学用盐预防“吃咸肥”

说到健康饮食、减油减盐,很多人都觉得是老生常谈了。对减油比较在意的年轻人还稍微多点,因为大家都知道炒菜油就是纯度99.9%的脂肪,多吃油就是多吃脂肪,多吃热量,可能让自己身上长肥肉。至于多吃盐,很多人就没有那么在意,以为吃盐多只是让人渴、升血压,只要自己血压正常就没事。其实是即便一日三餐吃进来的热量没增加,吃盐多,也会增加体重,实实在在地催肥长胖。 重口催肥需谨慎 盐会通过渗透压的作用快速增加体重。很多在意身材的女生,日常饮食很节制,注意控制三餐热量。但是,只要一天聚餐大吃重口食物,第二天就会长两三斤体重,自己也觉得身体变得臃肿不清爽。这是因为,盐(氯化钠)只要溶入水中,就会超级强烈地吸引水分子。 血液里的盐多了,血液渗透压高了,就会把组织中的水吸引到血管里。这件事情一方面促进高血压,一方面使组织缺水,皮肤和黏膜失去滋润。然后身体感觉到渴,就特别想喝水。 然而,喝进去的水,并不像以前那样容易排出,因为水被盐所「绑定」,而肾脏的排盐速度又很慢。所以,在一两天甚至几天的时间当中,身体里都会积存过量的水,导致轻度的水肿。 所以,身体里含盐量上升之后,水分增加会导致增重。对于日常吃盐不太多的人来说,头天晚上多吃盐,第二天体重就会明显上升,效果在称上看得见。 当然,吃盐多这种增重,短期而言还是可逆的。一天吃多了,只要后面两三天少吃咸食,就能恢复正常。 一些只吃蔬菜水果的减肥方法,正是利用了“不吃盐”这个方法,让人体身体里的盐含量下降,于是更多的水分被排出去。虽然只有几天功夫,体脂肪减少不多,但人就显得轻了好几斤。 另外,在人类和动物中的实验发现,长期高盐膳食真会促肥。流行病学调查中屡次发现,吃得咸和长得胖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而且不仅仅是增加水分那么简单。但是原理还不够清楚。2018年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Lanaspa MA, PNAS,2018),就用小鼠实验探索了咸食促肥的机制。 研究者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高盐会促进醛还原酶-果糖激酶的代谢途径,增加肝脏和下丘脑中的内源性果糖生成,增强食欲,促进肥胖、脂肪肝和胰岛素抵抗。如果敲掉内源性果糖合成途径的基因,小鼠吃高盐膳食就不容易胖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多吃盐的促肥,和多喝甜饮料的促肥,有一些共同的生理机制。只不过多喝甜饮料催肥的事情,人们已经心知肚明,而多吃盐催肥的事情,很多人还不知道。 虽说这篇文章只是在动物中做的机理研究,但在流行病学调查中,也曾屡次发现,和口味清淡的人比起来,吃盐多的人患肥胖、脂肪肝和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更高。由此推测,这个多吃盐长肥肉的机制,有可能在人体中也存在。 合理控盐更健康 那么,在重口催肥的残酷事实面前,我们应当怎么办呢?如何与各种咸味美食和谐相处呢?给大家提供几点控盐建议。 除了菜肴,尽量不吃其他咸味食品。把咸味零食先戒掉,或者尽量少吃,只有在饭菜很清淡的时候,才偶尔吃含钠多的零食。尽量减少有咸味的主食,尽量不喝有咸味的汤,用白水、茶、黑咖啡、柠檬水、大麦茶、米汤之类替代。以上三点都能做到,把有限的盐的额度尽量用在享受菜肴方面,就已经减了至少三分之一的盐了。 用淡味食物来配浓味食物,总量控制。下馆子、做家宴的时候,用清淡的菜来配浓味的菜。比如有一个京酱肉丝已经很咸了(又甜又咸的菜,通常比不甜的菜含盐更多),就用一个不咸的大拌菜来配它。想吃咸味的酱料、酱菜、梅干菜、榨菜等,就用原味不加盐的菜来搭配。比如家人喜欢吃香菇酱、辣椒酱来佐餐,那么就做一个水油焖青菜叶,完全不放盐,让他们自己来蘸酱料,避免过咸。吃肉的时候,尽量不选择肠类和火腿。因为它们的咸度特别高,远比家里的炖肉钠含量多。如果一定要吃,用不加盐、不加沙拉酱的生菜来配合。 用鲜味、香味、酸味来减咸味。如果觉得盐放少了没味道,多加点醋、胡椒粉、花椒粉、辣椒粉,就显得好吃一些。营养师反对重口味,并不包括醋和各种香辛料,只包括过多的油盐糖。如果要加鲜味调味品,就先加它们,然后加盐的量减半,或只加三分之一。你会发现,因为有了味精鸡精的帮助,少放盐的菜也足够好吃。 购买食物的时候,仔细看看钠含量数据,选钠比较低的。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上,都有钠的含量数据。记得1000毫克钠≈2.5克盐,算起来不是很麻烦。即便不想算也可以,直接比较一下数据,同类产品哪个钠含量最高,就一定不要选它。 咸味调料减量。在吃火锅的时候,别用太多蘸料。无论吃方便面的时候、拌沙拉的时候、还是拌煲仔饭等的时候,只用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调料。 过咸之后,用淡味餐给自己放个假。偶尔吃了一顿浓咸的大餐,第二餐乃至第二天、第三天,都要给自己的舌头和肾脏放个假,吃少盐清淡的食物,让它休息一下。特别是早餐,可以完全吃没有咸味的食物搭配。不要连续吃重口味的大餐,让身体有及时排除过多钠盐的机会。这样就不至于引起脂肪合成增加。 经常运动,出汗减盐。偶尔吃个过瘾的大菜,也是人生的乐趣之一,健康生活,预防肥胖,也不必像顿顿清水煮白菜那么苦。

饮食选择关系儿童心理健康

《BMJ Nutrition Prevention & Health》期刊近日发表了一项由东英吉利大学、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和诺福克郡议会共同开展的研究,研究调查了学童饮食选择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证明了水果和蔬菜不足,早餐或午餐没有吃/喝东西,都可能会造成儿童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不良。因此,想要实现儿童心理健康这一目标,需要学校政策和公共卫生战略的支持,每日餐食至少包含两份水果或蔬菜。 有数据显示,高达2%—3%的6—12岁儿童可能患有抑郁症;此外,超过7%的3—17岁的儿童患有焦虑症,同时也有发展成抑郁症的风险。 身心发展不全,自我意识脆弱,生活阅历浅,抗挫能力低,分辨能力差等都成为儿童青少年自身诱发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当青少年尤其是儿童出现心理问题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程度超出预期,抑郁症、焦虑症乃至自伤等极端行为的呈现有低龄化的趋势,人们已经认识到儿童早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儿童群体的“心理困境”,过去的研究也证实了儿童心理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受到了包括生物和遗传因素、人口因素和可改变的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对肠脑轴的研究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大脑和肠道及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关系,肠道微生物和肠道细胞所产生的信号分子可以沿着肠脑轴向大脑发送信息,进而影响大脑功能、情绪和行为,反之,精神和情绪状态也会影响肠道功能,因此,从日常饮食进行干预或可影响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作为年轻群体健康的重要组成,整个行业对于营养在心理领域的探索还尚在初期。营养作为个人和社会层面的可改变因素,错综复杂地参与身体的发育和正常功能,被认为是影响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键。研究人员也想通过营养干预来改善心理健康并帮助他们自身充分发挥潜力。 这项研究从50多所学校中筛选研究对象,分析调查了1253名8—11岁的小学生和7570名12—18岁的中学生。收集了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生活状况和不良经历(例如被欺负或在家中发生争吵或暴力)的信息,调整了生活/家庭状况和不良经历等重要变量,希望可以控制这些因素,更好的发现饮食营养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营养变量和幸福感分数之间的关联尤为显著。与不食用水果和蔬菜的中学生相比,每天食用5份或更多水果和蔬菜的中学生幸福感高3.73。与全国数据相比,此次调查中,儿童每天吃5顿饭的比例相对较高,大多数儿童(小学和中学组中超过70%的儿童)没有达到每天5次的目标,约有10%的儿童没有摄入水果和蔬菜。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也看到了早餐和午餐的重要性,它与幸福感得分差异密切相关。与吃麦片、烤面包或鸡蛋等传统早餐的中学生相比,早餐不吃任何东西的中学生幸福感得分低了近2.73。同样,不吃任何午餐的儿童的幸福感得分比吃盒装午餐的儿童低2.95。在小学分析中,早餐或午餐的类型与幸福感得分呈现出相关性,与中学数据中的情况类似。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竞争和压力也越来越大,情绪起伏大、对未来感到不安、睡眠障碍逐渐成为儿童群体面临的挑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队协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进行的心理健康专题调查显示,受访青年(14—35岁)中近三成具有抑郁风险,近一成有抑郁高风险。超过半数青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问题。其中中学在读学生7.7%存在高抑郁风险。 为了孩子健康的成长,除了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和睦的家庭、稳定的学校/社会环境以外,营养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也是重要的一环,例如之前的研究证实了营养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镁、叶酸、锌和长链脂肪酸的含量不足与抑郁症和焦虑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