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北美生活

想在美國買房一定要做到的十件事

考慮長遠,買房時假設會持有這套房產至少五年 房產是一項重要投資,也是安家立業的關鍵。根據最近Zillow實時報告2017年60%的賣家在出售的房屋內住了至少十年,24%住了至少20年。當然也有很多人買房是打算居住更長的時間(甚至沒有未來出售的打算)。近一半(46%)的房主一直居住于自己購買的第一套房屋中。簡言之,要買一棟你自己真正想住的房子,房屋的裝修風格和空間能夠滿足你現在和未來的需求。

美國房屋裝修須守法 否則你要吃罰單

室內設計,是一種以居住在該空間的人為對象所從事的設計專業,需要工程技術上的知識,也需要藝術上的理論和技能。 泛指對室內建立的任何相關物件,包括:牆、窗戶、窗簾、門、表面處理、材質、燈光、空調、水電、環境控制系統、視聽設備、家具與裝飾品的規劃。 申請裝修許可到底應該是屋主自己去申請,還是負責裝修的專業裝修隊去申請呢?

1.5 代移民:融不进的异国,回不去的故乡

如果问起你的家乡,你会觉得这是个复杂的,一言难尽的问题吗?   为了改变命运,很多人会背井离乡,主动选择流动。但也有很多人,他们被迫卷入流动的浪潮,卷入一段无法回头的旅程。   在中国的移民潮中,就有这样一批孩子 —— Ta 们出生在中国,但却在少年时期被带离了祖国。他们被称作 1.5 代移民。相比于主动选择出国的一代移民,或者一开始就出生在海外的二代移民,1.5 代移民们往往有着更加强烈、复杂的乡愁。 失落的家和国,骤然变幻的人生轨道,逐渐远去的山河故人,这些甚至需要 1.5 代移民们用一生去适应,去理解。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有一个没能融入异国文化的少年,有他纠葛的家庭,和他回不去的故乡。   我叫 Charlie ,今年26岁,就读于墨尔本大学法律系,我是在 12 岁不到的时候移民到澳洲的。   Charlie 的父母都出身于一个江苏小县城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海军,转业后当上了公务员。而母亲是县城医院的药剂师。Charlie 的父亲享受着这样安逸,稳定的生活。但母亲却不满足于这样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子。她觉得这个小县城里的一切都一眼望得到头,而小县城中的人们对于一个女人的期待,也仅仅是做一个好妻子,一个好母亲。她确信这绝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她下定决心,不管付出怎样的代价,都要离开这里,去国外的广阔天地中自由闯荡一番。母亲的离开   我妈妈是在我一年级上半学期的时候出国的。我们学校午睡的时候,我妈妈出现在窗外,叫我出去,跟我说她要走。我虽然不知道这一切是什么意思,但是也没有觉得特别伤心,更多的是不理解吧。完全不知道我妈妈要去哪里,或者去多久,为什么去,以及这一切对于我的生活会造成什么样的改变。我只知道妈妈要去一个特别特别远的地方,暂时也不会回来。   我外公外婆那个时候经常问我:“你知道你妈妈去哪了吗?”。我家里有一张世界地图,我就在地图上找,找到了墨尔本,指着说,妈妈去那儿了。我是龙的传人   在父亲和外公外婆的细心照顾下,Charlie 并没有因为母亲的离开感到忧愁。但是他并不理解母亲为什么这么想离开中国。因为父亲是军人,Charlie 从小是在部队大院长大的。大院就像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早上广播里放着起床号和军歌。战友们的关系特别亲近,以至于孩子们管所有的阿姨都叫“妈妈”。虽然当时的小 Charlie 并不太理解民族,祖国之类的概念,心中却充满了一种对于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情。   部队大院里面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但是大家都说是普通话。小孩子的父母都是战友,同样年纪的孩子成天骑着自行车一起在大院里面呼啸,然后成群结队地去各家蹭饭吃。互相串门的时候,大家一起看的 DV…

在爱情中,只有一个人努力,是危险的信号

网上有这样的一段话:你爱我,我的爱才有意义。说的是爱情的世界,当一个人爱着另一个人的时候,若是另一个人不爱自己,那么自己的爱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对方也爱的时候,这份爱才有意义。可是爱情有很多种,一种是单恋,一种是一起爱。单恋必然是痛苦的,因为只有你一个人在努力,只有你一个人爱,只有你一个人为了爱而去付出,对方是无动于衷的,你感受不到对方的爱,感受不到对方的在乎,更感受不到对方的喜欢。于是你会痛苦,毕竟我们每个人在付出的时候,都希望得到回报,希望别人也能如此地对待我们,一旦对方这样对待我们了,我们才会觉得人生是有意义的,自己的爱是没有意义的。可是现实中,这种单恋的人太多了,痛苦却无能为力,因为你改变不了一个不爱的人,你无法让一个不爱的人爱上你,也无法让一个不喜欢你的人从此喜欢上你。

学渣留学生自述
爸妈清北毕业,我却是废物小孩……

有一群人,也许隐没在最顶尖的留学生之后,很少被人看到。 他们记了一遍又一遍的单词,抄了一遍又一遍的错词,也许就为了其他普通留学生轻而易举能拿到的托福80分;他们标记了所有看过的SAT阅读文章上的生词,精读过一遍又一遍,也许还是考不到基础的SAT1300、1400;他们努力了好久好久,也许只是为了成为一个普通人。他们的故事无人知晓,不值得被炫耀。可他们却隐于人群,也许我们就是他们。

不想让孩子成为“玻璃心”?父母需要牢记这几点

近日,知乎上一位母亲的提问引发网友热议:“和孩子的好朋友调侃了孩子几句‘太胖了’,孩子就闹,说自己自卑了,现在的孩子是不是太脆弱了?”在饭桌上,母亲把女儿的肥胖当成玩笑讲给客人听,还调侃女儿以后嫁不出去。客人离开后,女儿才表露出不满,认为母亲当着别人的面踩低自己。母亲却没有把她的委屈当回事,认为她玻璃心。众多网友没有附和这位母亲,反而是站在了孩子这边,说出了自己类似的遭遇:被父母当众调侃,出丑的事被当成笑话,被贬低得一无是处……常说“恶语伤人六月寒”,父母玩笑式的冷嘲热讽更是插在孩子心上的一把刀。

孩子害羞是因为“胆小”?

我们常以为只有内向的孩子才会有害羞的表现。但有时也会发现那些平时能说会道的外向孩子,在一些场合也会突然地表现出退缩。也会发现一些小时候见谁都自来熟的孩子,越是长大,越不愿意主动与家庭以外的大人打招呼,甚至看到别的孩子,也会有一段“慢慢预热”的试探过程。看到孩子这种突然“颠覆式”的害羞表现,或许一些父母会感到着急和尴尬,把这定义为没礼貌、或者不够勇敢,以此责怪孩子。但实际上,孩子表现出的退缩、沉默,正是因为他们在不断成长为独立个体的过程中,开始有意识地保护自己,并预估周围环境,在其间如果他们还不能确定这个环境是稳定可靠的,他们就会感到或多或少的焦虑。这种焦虑的产生与孩子属于什么样的性格无关,它都是孩子内在冲突与外在环境做博弈时产生的感受。

顾维钧继女杨雪兰
穿梭中美的“民间外交官”

杨雪兰(Shirley Young),1935年出生于上海,10岁移居美国。1988年她成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史上第一位华裔副总裁。90年代中期,她协助引领了通用在中国20亿美元的投资项目——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的建造。2015年,她获得上海市政府颁发的“白玉兰纪念奖”。杨雪兰一直热衷于推动中美教育文化交流事业,她是美国百人会的首任会长和创始人之一,现任百人会创会理事兼美中文化协会主席。1972年2月28日,中美在上海锦江饭店发表了两国政府间的第一个联合公报《上海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47年后的这一天,杨雪兰在上海家中如约接受了采访——更巧的是,她的家就安在当年尼克松总统下榻的老锦江。